【河出圖 洛出書 聖人則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解析上天賜予的智慧寶典
命理

【河出圖 洛出書 聖人則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解析上天賜予的智慧寶典

河圖與洛書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説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相傳聖王如有德政,上天會授予河圖洛書,象徵天子為天命所歸,有合法治理天下的權威。

河圖洛書傳説的演變

河出圖 洛出書 聖人則之 Play

河圖洛書的起源和演變有不同的説法,其中有古、疑古的説法。有人認為可能是易經的根源、中華文化的重要資產,也有人認為神話出現在信史之前、文獻不足採信而加以排斥。

河圖洛書的含義

河出圖 洛出書 聖人則之

河圖洛書用點來表示組成的結構,從一點到十點,形成一種圖形的組合。其中奇數概用白點,偶數概用黑點,使得每一方位均有陰有陽相配。河圖之數最早可溯源至《尚書‧洪範》所論五行之序。

河圖洛書與五行思想

河圖洛書與五行思想相互印證,含生克乘侮變化次序,方位。五行以自然界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作喻指事,暗含陰陽,謂之「氣」與「音」。

河圖洛書的應用

河圖洛書的順序被應用在風水學上,稱為「洛書軌跡」。在奇門遁甲中,則成「一白坎水休門、二黑坤土死門、三碧震木傷門、四綠巽木杜門、五黃寄中宮、六白乾金開門、七赤兑金驚門、八白艮土生門、九紫離火景門」。

「河出圖 洛出書 聖人則之」

「河出圖洛出書 聖人則之」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意思是:河裡出現了圖,洛水出現了書,聖人就效法它們。這句話道出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神話傳説,並隱喻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聖人效法天地自然規律,以實現道德和智慧的完美統一。

一、河出圖 洛出書 的神話傳説

1. 河出圖

相傳在遠古時期,黃帝與蚩尤大戰,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難分勝負。一天,黃帝在巡視黃河時,突然看到一條巨大的金龍從河裡躍出,口中銜着一道神秘的圖形。黃帝大喜,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勝利之兆,便將圖形命名為「河圖」。

黃帝得到河圖後,根據圖上的紋樣制定了許多治國安民的策略,最終戰勝了蚩尤,一統天下。河圖被認為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其包含的陰陽五行、八卦等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2. 洛出書

黃帝戰勝蚩尤後,天下太平。有一天,黃帝在洛水邊散步時,突然看到一隻神龜浮出水面,背上馱着一本散發着五彩光芒的書。黃帝打開書一看,發現裏面記錄着各種奇門遁甲、天文地理的知識,他將這本書命名為「洛書」。

黃帝得到洛書後,將其作為治國安邦的指南,並將其中的知識傳授給世人。洛書被認為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其包含的九宮八卦、河洛理數等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二、 「聖人則之」的精神內涵

「聖人則之」指的是聖人效法自然規律,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完美統一。老子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規律運行的,聖人應該效法自然,順應自然規律,以實現道德和智慧的完美統一。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許多效法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的思想,例如: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5章)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第8章)
  •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第6章)

這些思想都體現了老子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以及他對聖人應該效法自然的追求。

三、 表格

事件 主要人物 主要物品 主要思想
河出圖 黃帝 河圖 陰陽五行、八卦
洛出書 黃帝 洛書 九宮八卦、河洛理數

四、 結論

「河出圖 洛出書 聖人則之」這句話不僅是中華文明起源的神話傳説,同時也藴含着深刻的哲學思想。聖人效法自然,順應自然規律,以實現道德和智慧的完美統一,這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風水 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