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國內興起了一股“漢服熱”,這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本是一件好事。不過,面對著穿著各種顏色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我想說,你們真的了解漢代衣服究竟是什麼顏色嗎?
實際上不同朝代的服飾崇尚不同顏色這個問題,要追根溯源,其根本核心乃是“五德終始說”,即每個朝代所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裡其中的一個“德”,不同的“德”有自己代表的顏色以及其他一些特別之處。秦朝是“水德”,顏色尚黑,而漢朝的德行由於經過多次更改,所以前後並不一致,對應的衣服顏色也發生了幾次改變,以下我來具體解釋這個問題。
文章內容目錄
從五行學說到“五德終始說”
所謂“五德終始”,其理論基礎乃是大家都有點熟悉的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云云,到現在很多人給孩子起名的時候,還要找人算算是什麼“命”,比如白雲大媽就是“火命”。而五行的說法最早見於《尚書·洪範》:
五行學說則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陰陽家”,通過鑽研《周易》的陰陽兩儀理論,繼而研究宇宙和萬物本原、構成要素,從而產生的一個學說,這也是為什麼五行往往和八卦是一對好搭檔。五行學說和西方的四元素學說(古希臘認為土、氣、水、火四元素構成世界,與之相近的是古印度佛教的地、水、火、風)有些類似,都是古人對世界萬物構成研究的一種古典而樸素的理論。
到了鄒衍這位承前啟後集大成於一身的“陰陽家”這裡,他將前人總結的陰陽術數和五行學說融會貫通,並增加了自己的理論,從而得出了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即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一套循環;以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另一套循環,這樣每一種元素都能和其他四種扯上了關係,具體看圖示。
只需填寫你的電郵便可獲得:
真人為你批算八字命格,
1000字免費分析報告
同時鄒衍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變化同自然界一樣,也是受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支配的,歷史上的王朝都有其相應的五行屬性,而繼任的王朝屬性必然是克制上一王朝的:
那麼怎麼確定每個王朝是什麼“德”呢?鄒衍通過仔細研究發現,王朝之德是有一些具體表現的,而這些具體表現就是所謂的祥瑞、符讖了,上天肯定不會無緣無故降下這些神龍、鳳凰、麒麟之類的東西,所謂百因必有果,你的德性就是我,這些東西就是體現王朝之德的明證。
於是他根據一些祥瑞特徵將各個王朝配以相應的“德”:比如最早的黃帝,碰見過黃龍,還有一條十多丈長、幾米粗的大蚯蚓,黃色屬土,蚯蚓也屬土,所以黃帝土德盛。到了虞舜,又稱作虞朝,虞朝就是土德。虞朝後面是夏朝,夏朝的開國君主大禹曾經在郊外碰到過青龍,所在之地草木茂盛,青是木色,木又剋土,所以夏朝就是木德。取代了夏朝的是商朝,趕上過山里面冒出來銀子的好事,故而商屬金,金又克木,於是商就是金德。到了周代的時候,週天子曾經看到過好大好大一個火流星在宮殿上空盤旋一周,變成無數的火老鴉飛散,火克金,周自然就是火德了。 (上述內容據近代學者考證,應屬於鄒衍的佚文,記載於《呂氏春秋·應同》)
以上就是“五德終始說”及其各種佐證,這些東西在現代人看來是荒誕不經的,但在兩千多年的古代,古人對於自然宇宙以及人類社會能解釋成這樣,並且自圓其說十分合理,已經很偉大了。
秦朝的水德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經一度對術士陰陽家一類的人很是信服,曾經派徐福出海尋找仙藥,又召集天下的術士不計本錢的給他煉丹求藥。結果這幫人不地道,一個個都欺騙秦始皇,為首的徐福、盧生騙完錢財都跑了,尤其是盧生,不僅跑了還說了秦始皇許多壞話,這才有了焚書坑儒中的坑儒,實際上殺的大多是這幫神棍術士。
扯遠了,由於秦始皇這個人比較迷信,經常接觸這些陰陽家、術士之流,所以對“五德終始論”很是信服,又想到自己的大秦滅了周朝的火德,那肯定是水德啊,於是讓這幫人找找理論依據。終於不知道是在秦國典籍裡真的翻出來了,還是這幫神棍實在找不到自己編了一條:當年秦文公出門去打獵的時候,打到過一條黑龍。秦始皇一聽龍顏大悅,黑色屬水,水正克火,由此可見,強秦統一天下本來就是上天注定的事情啊。
於是秦朝是水德王朝這件事就這麼確定下來了。按照鄒衍的理論,五色配合水德的顏色是黑色,於是大家都紛紛把衣服染成了黑的。秦始皇還特意把黃河改名為“德水”,以炫耀自己的正統性。
在我看來,秦始皇迷信是真的,不過秦朝硬靠上水德這件事,未必沒有秦始皇的暗中授意,對於宣示正統天命這種事,我國的統治者向來都是喜聞樂見,甚至親自下場胡編亂造。以往夏商周的“德性”都是後人追認的,從秦朝開始,中國王朝才第一次真正有意識地利用這套“五德終始說”,來系統地為自己的正統性作證明。
說白了,“五德終始說”同後世的“天人感應”,“仁孝治國”等等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封建皇帝維護統治宣揚政權合法性的工具罷了。
漢初“無厘頭”的“水德”
劉邦剛稱王的時候,由於他是楚人,不懂秦人的習俗,曾經問過手下,秦人都供奉什麼神,手下人告訴他,秦朝祭祀的是四方天帝,青、白、赤、黃四帝。劉邦說,我聽說一共應該有五帝呀,這怎麼才四個?大傢伙兒都說不上來為什麼。劉邦說,看來還有一個黑帝,得等著我這位真命天子來幫他建祠堂了。於是就建立了黑帝的祠堂,自此四時供奉,以為習俗。至於為什麼秦朝沒有黑帝,我覺得應該是秦朝尚黑,如果設立黑帝祭祀,和其餘四帝在稱謂上比較,看不出特殊性,於是就沒有黑帝。當然,這是我瞎猜的,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
劉邦後來一統天下當了皇帝,手底下的人為討好劉邦,搞搞務虛的形象工程,就提到了漢朝的德性問題。劉邦這個人比較務實,對於務虛的事興趣不大也基本不懂,直接就拍板定了:當初我建了黑帝廟,跟黑有緣,那咱們就黑色水德吧。我嚴重懷疑劉邦是為了接著秦朝的用,這樣也不用改服飾顏色和其他的東西了,圖省事。當然,這也說明了劉邦赤帝子的傳說這時候還沒編出來呢,否則肯定是紅色的火德無疑。
劉邦不懂五行相剋那套“五德終始說”,但手下人有懂的,秦朝就是水德,咱們大漢克了秦朝,還用水德說不過去,但皇帝金口玉言都定性了,也改不了了。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有個叫張蒼的人充分發揮了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一項專長——變通性。既然大漢水德定了,那可以改變前朝的德性啊。秦朝統治時間那麼短,又殘暴不仁,而且最初還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它不是正統,而是周朝下面的一個閏統(閏:副,偏,偽,相對“正”而言)所以秦朝根本不算水德,我們大漢才是承接周朝火德的水德王朝。於是大漢水德的理論依據也有了,自此漢朝為“水德”,尚黑色。
這就是古人的主觀能動性,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漢朝水德的事一下就迎刃而解了,我真是想給張蒼寫一個“服”字。明眼人一看,張蒼的藉口牽強無比,但迎合了統治者就是政治上的正確。不過他在不經意間也為後世無數王朝開創了一個不好的先例,以後經常就有人拿類似說法作為理由,把不順眼的前朝忽略掉,改為繼承一個比較光彩的朝代,充分顯示了“五德終始說”的柔韌性、可塑性以及前面提到過的工具性。
近些年國內興起了一股“漢服熱”,這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本是一件好事。不過,面對著穿著各種顏色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我想說,你們真的了解漢代衣服究竟是什麼顏色嗎?
實際上不同朝代的服飾崇尚不同顏色這個問題,要追根溯源,其根本核心乃是“五德終始說”,即每個朝代所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裡其中的一個“德”,不同的“德”有自己代表的顏色以及其他一些特別之處。秦朝是“水德”,顏色尚黑,而漢朝的德行由於經過多次更改,所以前後並不一致,對應的衣服顏色也發生了幾次改變,以下我來具體解釋這個問題。
從五行學說到“五德終始說”
所謂“五德終始”,其理論基礎乃是大家都有點熟悉的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云云,到現在很多人給孩子起名的時候,還要找人算算是什麼“命”,比如白雲大媽就是“火命”。而五行的說法最早見於《尚書·洪範》:
五行學說則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陰陽家”,通過鑽研《周易》的陰陽兩儀理論,繼而研究宇宙和萬物本原、構成要素,從而產生的一個學說,這也是為什麼五行往往和八卦是一對好搭檔。五行學說和西方的四元素學說(古希臘認為土、氣、水、火四元素構成世界,與之相近的是古印度佛教的地、水、火、風)有些類似,都是古人對世界萬物構成研究的一種古典而樸素的理論。
到了鄒衍這位承前啟後集大成於一身的“陰陽家”這裡,他將前人總結的陰陽術數和五行學說融會貫通,並增加了自己的理論,從而得出了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即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一套循環;以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另一套循環,這樣每一種元素都能和其他四種扯上了關係,具體看圖示。
只需填寫你的電郵便可獲得:
真人為你批算八字命格,
1000字免費分析報告
同時鄒衍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變化同自然界一樣,也是受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支配的,歷史上的王朝都有其相應的五行屬性,而繼任的王朝屬性必然是克制上一王朝的:
那麼怎麼確定每個王朝是什麼“德”呢?鄒衍通過仔細研究發現,王朝之德是有一些具體表現的,而這些具體表現就是所謂的祥瑞、符讖了,上天肯定不會無緣無故降下這些神龍、鳳凰、麒麟之類的東西,所謂百因必有果,你的德性就是我,這些東西就是體現王朝之德的明證。
於是他根據一些祥瑞特徵將各個王朝配以相應的“德”:比如最早的黃帝,碰見過黃龍,還有一條十多丈長、幾米粗的大蚯蚓,黃色屬土,蚯蚓也屬土,所以黃帝土德盛。到了虞舜,又稱作虞朝,虞朝就是土德。虞朝後面是夏朝,夏朝的開國君主大禹曾經在郊外碰到過青龍,所在之地草木茂盛,青是木色,木又剋土,所以夏朝就是木德。取代了夏朝的是商朝,趕上過山里面冒出來銀子的好事,故而商屬金,金又克木,於是商就是金德。到了周代的時候,週天子曾經看到過好大好大一個火流星在宮殿上空盤旋一周,變成無數的火老鴉飛散,火克金,周自然就是火德了。 (上述內容據近代學者考證,應屬於鄒衍的佚文,記載於《呂氏春秋·應同》)
以上就是“五德終始說”及其各種佐證,這些東西在現代人看來是荒誕不經的,但在兩千多年的古代,古人對於自然宇宙以及人類社會能解釋成這樣,並且自圓其說十分合理,已經很偉大了。
秦朝的水德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經一度對術士陰陽家一類的人很是信服,曾經派徐福出海尋找仙藥,又召集天下的術士不計本錢的給他煉丹求藥。結果這幫人不地道,一個個都欺騙秦始皇,為首的徐福、盧生騙完錢財都跑了,尤其是盧生,不僅跑了還說了秦始皇許多壞話,這才有了焚書坑儒中的坑儒,實際上殺的大多是這幫神棍術士。
扯遠了,由於秦始皇這個人比較迷信,經常接觸這些陰陽家、術士之流,所以對“五德終始論”很是信服,又想到自己的大秦滅了周朝的火德,那肯定是水德啊,於是讓這幫人找找理論依據。終於不知道是在秦國典籍裡真的翻出來了,還是這幫神棍實在找不到自己編了一條:當年秦文公出門去打獵的時候,打到過一條黑龍。秦始皇一聽龍顏大悅,黑色屬水,水正克火,由此可見,強秦統一天下本來就是上天注定的事情啊。
於是秦朝是水德王朝這件事就這麼確定下來了。按照鄒衍的理論,五色配合水德的顏色是黑色,於是大家都紛紛把衣服染成了黑的。秦始皇還特意把黃河改名為“德水”,以炫耀自己的正統性。
在我看來,秦始皇迷信是真的,不過秦朝硬靠上水德這件事,未必沒有秦始皇的暗中授意,對於宣示正統天命這種事,我國的統治者向來都是喜聞樂見,甚至親自下場胡編亂造。以往夏商周的“德性”都是後人追認的,從秦朝開始,中國王朝才第一次真正有意識地利用這套“五德終始說”,來系統地為自己的正統性作證明。
說白了,“五德終始說”同後世的“天人感應”,“仁孝治國”等等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封建皇帝維護統治宣揚政權合法性的工具罷了。
漢初“無厘頭”的“水德”
劉邦剛稱王的時候,由於他是楚人,不懂秦人的習俗,曾經問過手下,秦人都供奉什麼神,手下人告訴他,秦朝祭祀的是四方天帝,青、白、赤、黃四帝。劉邦說,我聽說一共應該有五帝呀,這怎麼才四個?大傢伙兒都說不上來為什麼。劉邦說,看來還有一個黑帝,得等著我這位真命天子來幫他建祠堂了。於是就建立了黑帝的祠堂,自此四時供奉,以為習俗。至於為什麼秦朝沒有黑帝,我覺得應該是秦朝尚黑,如果設立黑帝祭祀,和其餘四帝在稱謂上比較,看不出特殊性,於是就沒有黑帝。當然,這是我瞎猜的,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
劉邦後來一統天下當了皇帝,手底下的人為討好劉邦,搞搞務虛的形象工程,就提到了漢朝的德性問題。劉邦這個人比較務實,對於務虛的事興趣不大也基本不懂,直接就拍板定了:當初我建了黑帝廟,跟黑有緣,那咱們就黑色水德吧。我嚴重懷疑劉邦是為了接著秦朝的用,這樣也不用改服飾顏色和其他的東西了,圖省事。當然,這也說明了劉邦赤帝子的傳說這時候還沒編出來呢,否則肯定是紅色的火德無疑。
劉邦不懂五行相剋那套“五德終始說”,但手下人有懂的,秦朝就是水德,咱們大漢克了秦朝,還用水德說不過去,但皇帝金口玉言都定性了,也改不了了。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有個叫張蒼的人充分發揮了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一項專長——變通性。既然大漢水德定了,那可以改變前朝的德性啊。秦朝統治時間那麼短,又殘暴不仁,而且最初還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它不是正統,而是周朝下面的一個閏統(閏:副,偏,偽,相對“正”而言)所以秦朝根本不算水德,我們大漢才是承接周朝火德的水德王朝。於是大漢水德的理論依據也有了,自此漢朝為“水德”,尚黑色。
這就是古人的主觀能動性,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漢朝水德的事一下就迎刃而解了,我真是想給張蒼寫一個“服”字。明眼人一看,張蒼的藉口牽強無比,但迎合了統治者就是政治上的正確。不過他在不經意間也為後世無數王朝開創了一個不好的先例,以後經常就有人拿類似說法作為理由,把不順眼的前朝忽略掉,改為繼承一個比較光彩的朝代,充分顯示了“五德終始說”的柔韌性、可塑性以及前面提到過的工具性。
溢字的繁體字:溢(若無繁體,則顯示本字) 溢字的拼音:yì 溢字的部首:氵 溢字五行屬什麼:水 (五行屬水的字大全) 溢字用來取名的人多嗎:13,880人次 (每千萬人口) 溢字用來取名字好麼:吉 溢字是否為姓氏:否 溢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劃:14劃 (姓名筆劃數) 溢字在名字裡的含義:意為溢出言表、溢滿。
附:帶溢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帶溢字的女孩名字大全
字源:暫無 溢 yì <動> (1)增加;提高 [increase]。如:溢滋(增加);溢課(外加賦稅) (2)先賢尹子文有“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一名“之說, 可見, 起名字似虛而實, 既實且傳神. (3)(形聲。從水,益聲。本作“益”。像水從器皿中漫出。本義:水漫出來) (4)滿,充塞 [be fill]。如:溢氣坌湧(才氣橫溢,噴湧而出);溢滿(充滿) (5)水氾濫成災,淹沒 [flood] (6)又如:溢決(水滿破堤);溢滿(平滿) (7)同本義 [overflow;brim over] (8)又如:溢湧(洪水騰湧)
動>
只需填寫你的電郵便可獲得:
真人為你批算八字命格,
1000字免費分析報告
免費命格指南
馬上免費獲取:
溢字的繁體字:溢(若無繁體,則顯示本字) 溢字的拼音:yì 溢字的部首:氵 溢字五行屬什麼:水 (五行屬水的字大全) 溢字用來取名的人多嗎:13,880人次 (每千萬人口) 溢字用來取名字好麼:吉 溢字是否為姓氏:否 溢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劃:14劃 (姓名筆劃數) 溢字在名字裡的含義:意為溢出言表、溢滿。
附:帶溢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帶溢字的女孩名字大全
字源:暫無 溢 yì
<動>
(1)增加;提高 [increase]。如:溢滋(增加);溢課(外加賦稅)
(2)先賢尹子文有“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一名“之說, 可見, 起名字似虛而實, 既實且傳神.
(3)(形聲。從水,益聲。本作“益”。像水從器皿中漫出。本義:水漫出來)
(4)滿,充塞 [be fill]。如:溢氣坌湧(才氣橫溢,噴湧而出);溢滿(充滿)
(5)水氾濫成災,淹沒 [flood]
(6)又如:溢決(水滿破堤);溢滿(平滿)
(7)同本義 [overflow;brim over]
(8)又如:溢湧(洪水騰湧)
動>
動>
只需填寫你的電郵便可獲得:
真人為你批算八字命格,
1000字免費分析報告
免費命格指南
馬上免費獲取:
八字大運批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