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

【對陰陽五行的認識】陰陽五行 |二 |一 |

一天地之間,一氣而已。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靜之時,視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視為少陰少陽。有是四象,而五行具於其中矣。

陰陽五行要分兩個層面來講,一者陰陽;二者五行;兩者相互關聯,又可相互獨立。陰陽學說一般具有其哲學層面上的意義。一個事物不會孤立於世界之外,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之間的二關係,是構成事物複雜關係中的最基本單位。所以中國古人將陰陽學說作為研究事物關係的最原始、最基礎的方法論。但是用陰陽學說表達事物之間關係是非常抽象的,所以智慧的古人將它實際化和人事化來借代比喻。陰陽關係推導出如下擬人化的描述方式:

陽:天、君、男、父、夫、客、動、上….陰:地、臣、女、母、妻、主、靜、下…

同時也可藉用同步的人事社會關係來擬喻和描述:

陰陽主要的現實應用意義描述:

陽代表事物的剛性、外在、向上、運動、簡明、積極、無形等等的一面;

一天地之間,一氣而已。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靜之時,視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視為少陰少陽。有是四象,而五行具於其中矣。

陰陽五行要分兩個層面來講,一者陰陽;二者五行;兩者相互關聯,又可相互獨立。陰陽學說一般具有其哲學層面上的意義。一個事物不會孤立於世界之外,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之間的二關係,是構成事物複雜關係中的最基本單位。所以中國古人將陰陽學說作為研究事物關係的最原始、最基礎的方法論。但是用陰陽學說表達事物之間關係是非常抽象的,所以智慧的古人將它實際化和人事化來借代比喻。陰陽關係推導出如下擬人化的描述方式:

陽:天、君、男、父、夫、客、動、上….陰:地、臣、女、母、妻、主、靜、下…

同時也可藉用同步的人事社會關係來擬喻和描述:

陰陽主要的現實應用意義描述:

陽代表事物的剛性、外在、向上、運動、簡明、積極、無形等等的一面;

陰陽是中醫的理論基礎,但是對陰陽的理解,很多存在偏差。一般人對陰陽的概念停留於熱屬陽,寒屬陰,把事物進行對比分類。下面這個圖片,就是一般對陰陽的理解。把水理解為陰,火理解為陽。實際上陰陽互為表裡,體陰用陽,這個簡單的把陰陽割裂的分類方法就是錯誤的。因為水的溫度一般低於火,但是兩者是不同物體,而且也有水的溫度高,火的溫度低的情況。把不同特性的物體在一起按陰陽分類就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

如果按照下圖,大家看看陰陽的分類和屬性是不是更好理解呢?

碳為陰火為陽,這是陰生陽,水為陰汽為陽,也是陰生陽。如果把火水看做茶壺的輸入,作為一個局部系統來看,則是水火陰陽和化汽。

陰常不足,陽常有餘是元代醫師朱丹溪提出的論說。

對此很多醫家提出質疑,認為百病生於寒。火神派扶陽派的觀點則是:陽虛之人十之八九,陰虛之人百無一二。

兩個觀點看似矛盾,實則都是錯誤的。陰常不足,這個是對的,這裡的陰不是指寒。也就是在上圖中的碳才是陰,而水則不是真陰,水自身不能產生熱量。碳是自然界的真陰,用於保持地球的溫度,同樣精血也是人體的真陰,用於維持人的功能和溫度。試問,又有誰的真陰會有餘呢?陽常有餘,這句話就有問題了,這個陽是指虛火,往往是陰不足了,才會有虛火。真陰都有不足,真陽又怎麼會有餘呢?

陽虛之人十之八九,很多人是因為真陰不足,導致陽氣不足,或者受寒之後的陽虛。這句話可以認為基本正確。陰虛之人百無一二,如果理解為陰虛火旺之人有一點道理,單純說陰虛,可以說無人不陰虛。

所謂陰陽互生,陰要靠陽氣消化食物來生成精血,陽氣則是要靠燃燒精血來生化。所以陽主陰從等等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陰陽並無先後,就像先有雞還是蛋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命題。

在上圖中,腎氣為燥氣,水蒸氣為陰氣。如果茶壺為脾胃,碳為腎精,水為飲食,那麼胃氣為陰氣含有營養物質,會下降生化精血,腎氣為燥氣用於腐熟飲食。腎氣過旺則表現為虛火,會傷陰,就是消耗過量的精血,導致陰虛。如果脾胃過寒,或者腎的濕寒,會導致陽虛,飲食無法汽化。所以保證碳的充足,飲食平衡,氣血精維持平衡,人體陰陽平和,百病不生。

五行生剋的錯誤認識

很多人認為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五種物質,認為五行生剋根本無法解釋通。比如木生火這個都知道,但是土生金無法理解。金生水,水生木,無法理解,金屬融化成水,那個水澆灌木頭還不死了嗎?當然持這種觀點的往往都是外行。

以上解釋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比如,腎水養肝木,水生木,等於沒有說,腎水是怎麼養肝木的呢?肝血濟心,木生火,肝血應該是怎麼生心火呢?,心火溫脾土,心火炎上,又怎麼溫脾土呢?

肝木條達以疏泄脾土的壅郁(木克土),肝木疏泄脾土,是否也疏泄腎水,疏泄肺金呢?脾主運化制止腎水泛溢(土克水),腎水是腎精,怎麼會泛濫呢?肺氣清肅下降抑制肝陽上亢(金克木),肺包裹心臟,應該首先抑制心火上亢才對啊?

如果說五行是生搬硬套可能並不為過,但是這個病機模型幾千年來一直在用,自然還是有一定道理。

《尚書•洪範》一書中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這裡五行每一行有兩種屬性,這兩種屬性又生出五味。這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呢?首先每一行都是氣的兩種屬性,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一種。比如,肝主疏泄,肺氣肅降,這裡就只是一種屬性。因為文字的古老,而且五行的這一出處,肯定跟醫學無關,黃帝內經可能只是借用了五行的理論,所以我們無法對五行的這些屬性進行逐一解釋。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認識,不一定正確,希望大家多批評指正,歡迎加我進行談討。

我們知道每一個臟腑都有氣血供應,也就是五臟都有陰,臟腑在完成自己的功能時,會消耗這些陰,進行運動比如呼吸、心跳,或者過濾加熱,比如肝臟、腎臟等,完成對輸入的氣血進行加工並輸出到其它器官或身體。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疏泄什麼東西,西醫講肝有解毒功能,我認為這跟中醫的疏泄是一個意思。食物經脾胃消化之後這些營養物質要進入心臟首先經過肝臟,肝臟對其中的有害物質進行過濾分解,將營養的並且有一定溫度的氣血送入血液或通過氣,輸送到心臟,向心臟提供高質量的氣血能量,這就是肝木生心火。肝臟將陰寒的物質形成膽汁並排泄到膽。膽汁排泄到十二指腸,用於消化脂肪,也可以調節中焦的溫度。

如果飲食過量,超過肝臟的負擔,則造成淤堵,形成脂肪肝,雜質進入膽,而膽的疏泄功能異常,則形成膽結石。膽結石的形成可能是由於胃的溫度過高,膽汁分泌過旺,濃度過高,而凝結。如果中焦過熱,胃氣和膽氣上逆,這是容易有口苦咽乾的問題。

肝氣主升,膽氣主降,肝膽互為表裡。一熱一寒,以此調節中焦和上焦的溫度。

火生金

肺法象天,主宣發與肅降。營養物質到達肺這裡,經過呼吸運動,會進一步輸送到全身,同時向中下焦輸送。但是肺本身沒有熱量,他是一個給空氣加熱同時給心臟調節溫度的器官。肺的熱量要靠心火提供,同時也會受到肝火胃火的影響。

心與小腸相表裡

心為陰小腸為陽,心血足則小腸不燥,小腸汽化供給心血營養。

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在小腸的最外層,也是氣到冷卻的作用,就是需要蠕動減慢,這樣大便堆積到一定時間才會排泄。如果肺的肅降冷卻功能減弱,肝胃火旺,大腸過熱,則會血虛乾燥便秘,甚至形成腫瘤。如果氣虛大小腸溫度不夠,蠕動不足也會便秘。

金生水

肺氣下降,除身體消耗之外,多於的營養物質隨之下降到腎,依靠腎火,轉化成血精。

腎與膀胱相表裡

中醫講身為作強之官,技巧出焉。就是說,人的力氣要靠腎,聰明才智也靠腎。腎氣腎精對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西醫來講,腎就是泌尿器官,跟肝臟類似可以排除體內毒素。西醫認為力量是肌肉的作用,不承認氣的作用。如果一個人腎功能不足,或者腎被摘除,這個人即使肌肉再發達,他的力量也無法發揮。腎通過過濾排出體內多於的水分及毒素,尿液進入膀胱,排除體外。除了西醫所說的這個通道外,實際上,臟腑跟肌膚一樣,都是通透的,都有水和汽的進出。所以營養物質氣化之後在身體內行走,也會進入腎和膀胱,在經過腎和膀胱加熱之後,進入全身。西醫能夠知道皮膚的氣的進出,但是看不到體內的氣的流通。

腎精脊髓腦髓,都是腎氣的轉化作用生成的。健康人的大腦脊髓命門這些部位的溫度比較高,就是腎精化氣,形成衛氣,維持體表溫度,同時維持臟腑溫度,幫助消化。

水生木

腎氣可以幫助造血,所以說水生木。

木克土

脾胃主受納消化飲食,如果肝膽火旺,氣不得降,則脾胃溫度不足,無法消化食物。如果脾胃受寒,肝氣無法下行,會導致胃痛。

土克水

如果脾胃功能亢進,則消耗腎精。則消食易飢,這就是糖尿病,中醫講的中消。

水克火

如果腎精充足,則腎火適中,腎氣能夠生成血,則心火也不至於過旺,這就是水克火。這個水不能理解為飲用水或者水濕泛濫。如果腎精虧虛,腎火不足,則血也會虛,有可能心火就會過旺或不足。

附:陰陽辨證

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在診斷上,可根據臨床上證候表現的病理性質,將一切疾病分為陰陽兩個主要方面。陰陽可概括八綱辨證其他六個方面的內容,即表、熱、實屬陽;里、寒、虛屬陰。故有人稱八綱為“二綱六要”。(海洋註:本人認為“八綱”的實質就是陰陽虛實“四綱”,表裡寒熱的本質不離陰陽虛實,是隸屬於陰陽虛實之下的範疇,所以本人予以省略)

在臨床上,陰證和陽證之間有時不能截然分開的,往往出現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複雜證候,如表裡同病,寒熱錯雜,虛實夾雜等證型就屬這類情況。

(一)陰證

凡符合“陰”的一般屬性的證候,稱為陰證。如里證、寒證、虛證概屬陰證範圍。

【臨床表現】

大凡里虛寒證,皆屬陰證。患者面壁靜卧,閉目惡明(即喜暗而嗜眠,不欲見人),蜷卧,身重,面色蒼白或暗淡或發紺,倦怠無力,呼吸淺表,神靜少言,語聲低怯,精神萎靡,神志朦朧或昏迷,抓空理線,循衣摸床,或喜溫暖,口淡不渴,身寒,手足冷,皮膚枯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脈沉遲或弱或細澀,舌淡胖嫩,苔白而滑潤。又凡病在血分的或病在髒的,也都屬於陰證範圍。

【證候分析】

精神萎靡,乏力,聲低是虛證的表現。形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小便清長是里寒的表現。舌淡胖嫩,脈沉遲,弱細澀均為虛寒舌脈。

(二)陽證

凡符合“陽”的一般屬性的證,稱為陽證。如表證、熱證、實證概屬於陽證範圍。

【臨床表現】

大凡表熱實證皆屬陽證。陽證患者面向外卧,開目喜見人(有些羞明怕光的疾病例外),身仰舒足,身輕,面色紅赤,顏面潮紅,有光彩,目光明了,惡寒發熱,肌膚灼熱,口乾咽燥,渴欲冷飲,心煩不眠,神煩,躁動不安,狂言譫語,語聲粗濁或罵詈無常,呼吸氣粗而深長,喘促痰鳴,聲音透徹響亮,身熱手足溫,皮膚潤澤,大便秘結,奇臭,小便澀痛,短赤,脈浮數或洪大有力或滑實,舌質紅繹,苔黃厚燥或焦黑、起芒刺。又凡病在氣分的(或衛分的)或病在腑的,也都屬於陽證範圍。

【證候分析】

陽證是表證、熱證、實證的歸納。惡寒發熱並見表證的特徵。面色紅赤,神煩躁動,肌膚灼熱,口乾渴飲為熱證的表現。語聲粗濁,呼吸氣粗,喘促痰鳴,大便秘結等,又是實證的表現。舌質紅絳,苔黃黑起刺,脈洪大數滑實均為實熱之徵。

(三)陰證和陽證的鑒別

陰陽消長是相對的,陽盛則陰衰,陰盛則陽衰。如診得脈象洪大,舌紅苔燥,兼見口渴、壯熱等,便可知陽盛陰衰。如診得脈象沉遲,舌白苔潤,兼見腹痛,下利等證,便可知其陰盛陽衰。此外,陰陽錯綜複雜的變化,具體表現於表裡寒熱虛實等六綱中。

陰虛證也叫虛熱證,陽虛證也叫虛寒證。腎為人體陰陽之根本,當陰陽虛日久,或久病,會耗傷腎陰腎陽而致腎陰不足或腎陽不足之證,即真陰不足、真陽不足。

《顧松園醫鏡》對陰陽病辨有病分晝夜輕重之說,亦可供作參考。如說:“陽病則晝重而夜輕,陽氣與病氣交旺也,陰病則晝輕而夜重,陰氣與病氣交旺也。若夫陽虛病則晝輕,陰虛病則夜輕,陰陽各歸其分也。此亦言其變耳,勿泥。此著治之者,既定其時,以證其病,若未發之時,當迎而守之(順勢各治陰陽之意若正發之際,當避其銳鋒,若勢已殺,當擊其惰歸,至於或晝或夜,時作時止。不時而動,是純虛之證,又不拘於晝夜之定候,當廣服補藥,以養其正”。

(四)真陰不足(腎陰不足)

真陰不足是腎中真陰虛損所致,如臨床上常見的因肺結核等某些慢性消耗性疾患所致的虛熱,即屬此型。

【臨床表現】

虛火時炎,面白顴紅,唇若塗丹,五心煩熱,眩暈,耳鳴,口燥咽干,手足心熱,頭暈眼花,耳鳴,腰酸膝軟無力,骨蒸盜汗,惡夢遺精,大便秘結,小便短少,及脈細數無力,舌紅干少苔。

【證候分析】

病程日久,損傷陰精,累及真陰,陰不制陽,致虛火上炎,出現陰虛之症,故見面白顴赤,唇紅,口燥,五心煩熱,盜汗便秘,尿少,舌紅干少苔,脈細數無力。同時由於病已傷及腎陰,故出現腎機能異常的癥狀。如腎生髓、主骨的功能失常,見頭暈、眼花、腰腿酸軟無力,骨蒸;耳失腎陰濡養則耳鳴如蟬,腎主生殖,虛熱內擾精室,故發夢遺精。

(五)真陽不足(腎陽不足)

真陽不足是腎中真陽不足,陽不濟陰所致,在人體功能衰退、基礎代謝降低的各種疾患和年老體弱的人,多可見到。

【臨床表現】

面色晃白,四肢發冷,倦怠嗜卧,咳喘身腫,唇舌色淡,口淡多涎,喘咳身腫,自汗,頭眩,不欲食,腹大脛腫,大便溏薄或五更泄瀉,飲食不化,陽萎、遺精、早泄、精冷不育,或宮冷不孕,舌淡、滑潤或胖嫩,苔白滑,脈沉遲或右尺獨弱。

【證候分析】

病程日久,損傷陽氣,累及真陽,陽不制陰,致陰寒內盛,出現陽虛之症,故見面色晃白,形寒肢冷,唇舌色淡,口淡多涎,自汗,不欲食,舌淡胖嫩,苔白滑,脈沉遲無力。同時由於病已傷及腎中之陽,故出現腎機能異常的癥狀。如腎主納氣、主水的功能失常,則喘咳身腫,腹大脛腫。腎主生殖功能失常,則陽萎早泄,精冷不育,宮冷不孕;腎虛火衰,主二便的功能失常則五更泄瀉。

(六)亡陰

亡陰是指由於體液大量脫失而表現出陰津衰竭的證候。亡陰為“陰虛則熱”的虛熱性病變。

【臨床表現】

汗出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熱,手足溫,煩躁不安或神識昏糊,口渴咽干,唇乾舌燥,皮膚皺癟,眼窩凹陷,唇舌乾裂,尿少、尿閉,渴喜冷飲,舌紅而干,脈細數無力。通常還以大汗淋漓主亡陰的特徵,其汗溫、咸而稀(吐、下之亡陰,有時可無大汗出)。

【證候分析】

陰液耗竭,失去濡潤之功。故口渴咽干,唇乾舌燥,肌膚皺癟。津液化原告竭,故小便極少。陰虛則內熱,故身熱肢暖。虛熱上猶則煩躁不安。舌紅干,脈細數無力為津枯虛熱之象。大汗淋漓多發生於原來為熱病之患者,熱邪逼迫則汗液外泄。也可見於治療不當,發汗太過的病人。此時,大汗出既是亡陰之因,又是亡陰之症。

(六)亡陽

亡陽為“陽虛則寒”的虛寒性病變。體機能活動低下。

【臨術表現】

 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四肢厥冷,畏寒踡卧,渴喜熱飲,味淡,氣微,舌淡白潤,脈微欲絕或浮大而空。

【證候分析】

亡陽發生在各種原因所致的陽氣虛弱以致亡脫的階段。陽虛固攝無權,故腠理開而汗大出,汗冷,味淡微粘此乃亡陽的必備癥狀。陽虛則寒,故身涼惡寒、四肢厥冷。

(七)亡陰亡陽證的鑒別

亡陰亡陽是疾病的危險證候,辨證一差,或救治稍遲,死亡立見。

亡陰和亡陽是指急驟的丟失了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活動能力衰竭而言的。

亡陰和亡陽均是髙熱大汗、劇烈吐瀉、失血過多、嚴重脫水、虛脫、休克或治療錯誤等導致的。

亡陰與亡陽是兩個性質不同的病證,亡陰的根本原因是機體內大量脫失津液,從而導致亡陰。亡陽的主要病因是陽氣亡脫。因為氣可隨液脫,可隨血脫,所以亡陽也常見於汗、吐、下太過以及大出血之後,同時,許多疾病的危篤階段也可出現亡陽。

陰陽是對立互根的,陰竭則陽氣必無所依而離散,陽亡則陰液必無所化而耗盡,所以亡陰可迅速導致亡陽,亡陽之後也常隨之出現亡陰,二者僅有主次、先後不同,並無截然界線。在臨床上,宜分別亡陰、亡陽之主次,及時救治。

(八)陽實

正氣旺、邪氣盛的功能失調。

陽實是指疾病過程中正氣未衰、陽氣偏盛、機能亢奮、熱量過剩的病理狀態。機能亢奮屬實;“陽勝則熱”,熱量過剩屬熱,其病變的根本性質為陽實兼熱。

陽實的形成,多由於感受熱邪或其它之邪,從陽化熱所致;也可因自身機能的病理性亢奮發展而成。另外,長期恣食辛辣、肥甘或過用、誤用溫補壯陽之品也可引起。主要表現為壯熱惡熱,躁擾不寧,氣壯聲高,面紅煩渴,大便乾燥,小便短赤,脈數有力,舌紅絳、苔黃等一派實熱性徵象。

(九)陰實

習慣上稱陰偏盛或陰勝,是指疾病過程中,正氣未衰、陰氣偏盛,以機能障礙或失調、熱量不足為特徵,或水濕、痰飲、嵌血等病理產物蓄積的病理狀態。機能失調屬實,陰勝則寒、熱量不足屬寒,其病變的根本性質為陰實兼寒。

陰實的形成,多由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或體內臟腑功能障礙、失調,使體內陰氣偏盛,抑遏陽氣引起。主要表現為四肢厥冷、惡寒喜暖、脘腹冷痛、泄瀉、水腫、踡卧少動、口淡不渴、痰液清稀、舌淡苔白、脈遲等症象。

(十)陽虛

指人的陽氣虛損,機能減退,熱量不足,表現為虛寒性的病理狀態。”陽虛生外寒”即指此而言。陽虛的形成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或過勞久累,耗傷陽氣以及過用誤用寒涼清火方葯等因素所致。臨床表現面色咣白,手足不溫,容易出汗,大便稀爛,小便清白,唇色淡,口淡乏味,舌質淡,苔白潤,脈虛弱等。

另外,中醫有“陰厥”一說。厥者,四肢涼而不溫也。內臟虛寒,陽氣不能布達於四肢,因而逆冷的,名曰陰厥。陰厥實際上是指陽虛較甚,手足尤其逆冷的病證。〈陽厥將在“表裡”一節里談到。)

(十一)陰虛

指體內陰液虧損及其功能減退,因而陰不制陽,出現虛熱性的病理狀態,即“陰虛生內熱”。陰虛的形成,多因熱邪傷陰,五志過激化火傷陰,久病耗及陰液,以及操勞日久,補給不足,暗耗陰分等因素所致。臨床表現“五心煩熱”、午後潮熱、夜間盜汗,唇紅口乾、舌質嫩紅或絳、干無苔,大便秘結、小便黃短,脈細數等。

(十二)陽實陰虛

臨床上陽實、陰實和陽虛、陰虛常不是單獨孤立地存在。因為陰陽雙方存在著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長和相互轉化的關係,陰陽一方偏實偏盛,必然影響到相對立的另一方,使另一方受到不同程度的耗傷,即陽實可以傷陰,陰實可以傷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的“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就是指的這種情況。

在陽實狀態下,熾盛的陽氣,必然對陰液造成程度不同的傷耗。當傷耗較輕,徵象不顯時,其病的本質仍然只是陽實;當傷耗較重,徵象明顯,出現口乾煩熱、尿赤而少、大便乾結、皮膚乾燥、彈性下降等陰液虧損、失於濡潤徵象時則轉變為陽實陰虛,其病的本質是實中夾虛。

(十三)陰虛陽實

習慣上稱陰虛陽亢,陽亢,與陽實同義,為了使診斷名稱規範化,我們將陽亢改稱陽實。

陰虛陽實與陽實陰虛是臨床表現相近似,而發病機理不盡相同的兩種證候。陽實陰虛是先冇陽實,因陽氣耗傷陰液而繼發陰虛;陰虛陽實則是先有精血或津液的虧虛,陽氣失去陰液的制約,產生亢盛的病理變化,出現陽實的表現。陰虛會使陽氣亢盛,陽實則能使陰液耗傷,加重陰虛,兩者互為因果。臨床表現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咳血、消瘦、失眠、煩躁易怒,或遺精、性慾亢進、舌紅而干、脈細數等。

另有陰虛陽浮。指真陰不足、津血虧損而致陽氣浮越於上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有頭目眩暈、面色潮紅、目赤、咽干、喉痛、牙痛等。陰虛陽浮與陰虛陽實相似,所不同的是癥狀集中在上焦。

(十四)陰實陽虛

當陰液偏實偏盛時,必然對陽氣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當陽傷較輕,徵象不顯時,其病的本質仍為陰實兼寒,當陽傷較重,徵象明顯時,表現出畏寒、面色蒼白、小便清長、大便溏瀉等陽氣不足,失於溫煦,多種機能低弱所致之證,其病的本質轉變為陰實陽虛,即以實寒為主,兼有陽傷的實中夾虛。

(十五)陽虛陰實

陽虛陰實與陰實陽虛雖然臨床表現有相似之處,但發病機理卻不相同,前者由陽虛引起陰實,後者由陰實引起陽虛。陽虛陰實的陽虛指腎陽虛,陰實,指陰寒內盛。由於腎陽虛不能溫養臟腑,以致臟腑功能低下,出現陰寒的病狀,如畏寒、肢冷、下利、水腫、脈沉微等。

(十六)陰陽兩虛

陰陽兩虛是陰陽互損的結果。當機體陰液或陽氣任何一方虛損到一定程度時,都會累及到另一方使之不足,從而出現陰陽兩虛的病理變化。陰陽互損,是在陰虛或陽虛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由於腎為“水火之宅”,內藏元陰、元陽,為全身諸臟陰陽之根本,故任何臟腑的陰虛或陽虛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損及腎陰或腎陽;而腎陰或腎陽虛損到 —定程度則會損及另一方,結果形成陰陽兩虛。臨床上陰陽兩虛可有兩種情況:

其一,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是由陽氣虛損較甚,累及陰液,以致不足引起。主要特點為:虛寒與虛熱同時存在,而以虛寒為主,虛熱次之。

其二,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是由陰液虧損較甚,累及陽氣,以致不足引起。其特點為:虛寒與虛熱並見,但以虛熱為主,虛寒次之。

風水 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