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

【二十四節氣與五行養生】二十四節氣養生經 |二十四節氣養生大全 |二版 |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分别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下各节气养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立春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

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时节养生着重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春属木,与肝相应。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可以有目的选择一些柔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选择辛湿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适宜的膳食有首乌肝片、虾仁韭菜、珍珠三鲜汤等,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温中益气的功效。

雨水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每年阳历3月6日左右时二十四节气的惊蛰。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甘蓝(圆白菜)、菜花、西兰花、芥菜、芥兰、菠菜、萝卜缨、木耳菜、香菜、苋菜、芦笋、白薯叶、山楂、鲜枣、酸枣、蜜枣、黑加仑、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圆、荔枝、木瓜等。

还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一般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

春分

斗指壬为春分,行约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春分。

阳历3月21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因此人们保健养生也应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比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春分时节适宜的膳食有白烧鳝鱼,杜仲腰花、大蒜烧茄子等,有补虚损、降血压、凉血止血的功效。

清明

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清洁而明净,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秋,故名也。

阳历4月5日或6日。

古人有云:“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万顺天理。”即是告诫人们,养生中对五脏的食物进补要适中,不可过度。

多食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以滋水涵木。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因此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养血疏筋就最为重要。所以,清明时节还应服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甘平、无毒,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

还有人们熟悉的菊花茶,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菊花可与桑椹同泡茶喝,桑椹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

谷雨

斗指癸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时必雨不降,百谷滋长之意。

阳历4月20号前后。

谷雨已是暮春时节,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

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每年5月5日或6日。

立夏后气温渐热,心脏的工作强度日渐增大,所以饮食应以顺“心”为主。故宜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养阴清热作用的饮食,宜吃性凉多汁的新鲜果蔬,宜适当饮水和清凉饮料;长夏暑湿,宜吃些具有芳香开胃、健脾化湿作用的食品。

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胃气”。

小满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小满时值公历5月21日前后。

在这个节气的养生中,“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应该大力提倡。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盐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牛、羊、狗、鹅肉等。

芒种

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每年阳历6月6日前后。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醒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糯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夏至

斗指乙为夏至,万物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也。

夏至大约在阳历6月22日前后。

夏天进补,冬病夏治,也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

夏季是多汗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因此夏至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小暑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每年阳历7月7日左右为小暑。

小暑时节,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

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

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等不良习惯。以适量为宜。《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大暑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时值每年的阳历7月23日左右。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蔬,食养尽之”的论点。《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盛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立秋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禾,谷熟也。

立秋时值公历8月7日前后。

《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立秋适宜的膳食有生地粥、黄精煨肘、五彩蜜珠果、醋椒鱼等,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补脾润肺的功效。

处暑

斗指戎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处暑节气时值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

秋天雨水渐少,天气逐渐干燥,在饮食上有所禁忌也可预防秋燥。首先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牛奶等,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多食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处暑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白露

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白露时值每年阳历9月8日左右。

白露节气,早晚气温低,一早一晚要多添衣服。白露时节,预防秋燥的方法最好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白露时天气开始转凉,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秋分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

秋分时节时值9月23日前后。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敏感,如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腹部着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素问 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字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枸杞、淮山、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寒露

斗指甲为寒露,斯时露寒冷而将欲凝结,故名寒露也。

寒露时值每年阳历的10月8号前后。

自古秋为金秋,肺在五行中属金。寒露节气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在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霜降

斗指巳为霜降,气肃,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也。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阳历10月23日左右。

霜降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此节气为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之际,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饮食要多样,粗细要搭配,宜多食甘薯、鲜果、豆制品及海藻类食品。大枣、豆腐、白菜、牛奶、胡萝卜、健脾和胃;苹果、柚子、葡萄、桔子、凤梨,防脂肪积聚,补心益气生津止渴;海带、紫菜、黑豆、黄豆、绿豆、赤豆、小米、栗子,防血管硬化及美容;核桃、榛子、松子、桂圆、花生等坚果食品可及时补给微量元素,有利于骨质健康;中药健脾养胃可服用人参健脾,用参苓白术、四君子、香砂养胃。

此节气适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白果萝卜粥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

立冬

斗指西北维为立冬,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

立冬节气时值每年阳历的11月1日左右。

立冬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

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二字。有的放矢的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小雪

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小雪在每年的阳历11月22日前后。

小雪节气后天气一般常是阴冷晦暗的,要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阳气的消耗。

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适宜的水果膳食有香蕉、革莽、芹菜炒香菇、玫瑰烤羊心、芝麻兔等,有补心解郁、清肺止咳的功效。

大雪

斗指甲,斯时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过于小雪,故名大雪也。

大雪时节时值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的方法。

大雪时节多食羊肉、牛肉、狗肉、鸡肉、鹌鹑、大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也有助于御寒。

冬至

斗指戎,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

冬至时节时值每年阳历12月22或23日。

俗话话:“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在我国台湾则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

立冬至立春,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因此,冬令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小寒

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寒,故名小寒。

小寒时节时值每年阳历的1月5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分别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下各节气养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立春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

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时节养生着重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春属木,与肝相应。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可以有目的选择一些柔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选择辛湿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适宜的膳食有首乌肝片、虾仁韭菜、珍珠三鲜汤等,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温中益气的功效。

雨水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每年阳历3月6日左右时二十四节气的惊蛰。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甘蓝(圆白菜)、菜花、西兰花、芥菜、芥兰、菠菜、萝卜缨、木耳菜、香菜、苋菜、芦笋、白薯叶、山楂、鲜枣、酸枣、蜜枣、黑加仑、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圆、荔枝、木瓜等。

还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一般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

春分

斗指壬为春分,行约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春分。

阳历3月21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因此人们保健养生也应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比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春分时节适宜的膳食有白烧鳝鱼,杜仲腰花、大蒜烧茄子等,有补虚损、降血压、凉血止血的功效。

清明

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清洁而明净,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秋,故名也。

阳历4月5日或6日。

古人有云:“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万顺天理。”即是告诫人们,养生中对五脏的食物进补要适中,不可过度。

多食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以滋水涵木。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因此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养血疏筋就最为重要。所以,清明时节还应服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甘平、无毒,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

还有人们熟悉的菊花茶,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菊花可与桑椹同泡茶喝,桑椹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

谷雨

斗指癸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时必雨不降,百谷滋长之意。

阳历4月20号前后。

谷雨已是暮春时节,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

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每年5月5日或6日。

立夏后气温渐热,心脏的工作强度日渐增大,所以饮食应以顺“心”为主。故宜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养阴清热作用的饮食,宜吃性凉多汁的新鲜果蔬,宜适当饮水和清凉饮料;长夏暑湿,宜吃些具有芳香开胃、健脾化湿作用的食品。

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胃气”。

小满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小满时值公历5月21日前后。

在这个节气的养生中,“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应该大力提倡。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盐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牛、羊、狗、鹅肉等。

芒种

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每年阳历6月6日前后。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醒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糯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夏至

斗指乙为夏至,万物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也。

夏至大约在阳历6月22日前后。

夏天进补,冬病夏治,也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

夏季是多汗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因此夏至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小暑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每年阳历7月7日左右为小暑。

小暑时节,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

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

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等不良习惯。以适量为宜。《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大暑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时值每年的阳历7月23日左右。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蔬,食养尽之”的论点。《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盛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立秋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禾,谷熟也。

立秋时值公历8月7日前后。

《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立秋适宜的膳食有生地粥、黄精煨肘、五彩蜜珠果、醋椒鱼等,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补脾润肺的功效。

处暑

斗指戎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处暑节气时值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

秋天雨水渐少,天气逐渐干燥,在饮食上有所禁忌也可预防秋燥。首先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牛奶等,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多食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处暑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白露

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白露时值每年阳历9月8日左右。

白露节气,早晚气温低,一早一晚要多添衣服。白露时节,预防秋燥的方法最好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白露时天气开始转凉,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秋分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

秋分时节时值9月23日前后。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敏感,如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腹部着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素问 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字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枸杞、淮山、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寒露

斗指甲为寒露,斯时露寒冷而将欲凝结,故名寒露也。

寒露时值每年阳历的10月8号前后。

自古秋为金秋,肺在五行中属金。寒露节气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在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霜降

斗指巳为霜降,气肃,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也。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阳历10月23日左右。

霜降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此节气为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之际,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饮食要多样,粗细要搭配,宜多食甘薯、鲜果、豆制品及海藻类食品。大枣、豆腐、白菜、牛奶、胡萝卜、健脾和胃;苹果、柚子、葡萄、桔子、凤梨,防脂肪积聚,补心益气生津止渴;海带、紫菜、黑豆、黄豆、绿豆、赤豆、小米、栗子,防血管硬化及美容;核桃、榛子、松子、桂圆、花生等坚果食品可及时补给微量元素,有利于骨质健康;中药健脾养胃可服用人参健脾,用参苓白术、四君子、香砂养胃。

此节气适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白果萝卜粥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

立冬

斗指西北维为立冬,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

立冬节气时值每年阳历的11月1日左右。

立冬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

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二字。有的放矢的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小雪

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小雪在每年的阳历11月22日前后。

小雪节气后天气一般常是阴冷晦暗的,要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阳气的消耗。

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适宜的水果膳食有香蕉、革莽、芹菜炒香菇、玫瑰烤羊心、芝麻兔等,有补心解郁、清肺止咳的功效。

大雪

斗指甲,斯时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过于小雪,故名大雪也。

大雪时节时值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的方法。

大雪时节多食羊肉、牛肉、狗肉、鸡肉、鹌鹑、大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也有助于御寒。

冬至

斗指戎,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

冬至时节时值每年阳历12月22或23日。

俗话话:“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在我国台湾则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

立冬至立春,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因此,冬令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小寒

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寒,故名小寒。

小寒时节时值每年阳历的1月5日前后。

  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認為人與自然秩序契合參同,自然界的興衰枯榮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養生健身需要「順應四時」,根據節氣變化安排,才能達到陰陽調合、頤身養神、祛病延年的效果。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本書特輯錄聖哲先賢的養生智慧,匯萃歷朝歷代的經典妙論,將現代醫學知識與傳統醫學理念結合,為人們在春季的六個節氣裡安排日常起居、運動鍛鍊、飲食藥膳與房事宜忌等資訊,還提供各個季節常見疾患的中醫療方及其他醫療保健資訊作為參考。融經典性、知識性與實用性於一爐,更有當節時令的傳統風俗以增添趣味性,務使讀者朋友們能輕鬆掌握四季裡的養生保健要訣,健康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審定者簡介

吳龍源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博士,目前擔任過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顧問、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中醫典籍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部審副教授,並兼任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

陳仁典 醫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業,現服務於中醫診所,擅長內科方面疾病。

推薦序∕前言

春季養生開篇

一、立春養生篇風俗 迎春,打春牛,吃春餅起居 春捂重雙足,散髮宜常梳運動 立春正月坐功飲食 春季宜補肝藥方 老人保健及感冒方房事 春性萌發,惜精有法

二、雨水養生篇風俗 元宵節,聽香,貼金牛起居 調情志,養肝臟,脾胃同補運動 雨水正月坐功飲食 飲食八知藥方 腮腺炎、痔瘡及月經不調方房事 房事要防風寒、要適度

三、驚蟄養生篇風俗 祭雷公、打小人起居 小心倒春寒,防春瘟運動 驚蟄二月坐功飲食 補氣益血防春瘟藥方 蕁麻疹、皮膚炎、肝炎、麻疹及水痘方房事 注重性衛生,杜絕傳染病

四、春分養生篇風俗 春社,花朝起居 遊園踏青防過敏運動 春分二月坐功飲食 保持營養均衡藥方 春瘟、外感風寒、小兒水痘方房事 春季受孕得子貴

五、清明養生篇風俗 祭祖掃墓起居 調養精神,疏肝清肺防感冒運動 清明三月坐功飲食 柔肝養肺,勿食寒性食品藥方 小兒感冒、急性病症方房事 勿子後行房,勿年少破陰陽

六、穀雨養生篇風俗 農事忙,禁蠍,禳瘟祛邪起居 調脾化濕,防神經痛運動 穀雨三月坐功飲食 補血益氣藥方 胃潰瘍、胃炎、神經痛及關節炎方房事 房事養生五字訣

附錄

推薦序

  我國的歷史發展淵遠流長,老祖宗們在千年前就發明了農曆曆法來制定時間,以配合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在曆法中設置二十四個節氣,將一年分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節氣,讓農民能根據節氣進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農事活動,以順應四時,五穀不絕。民間為此還有首簡單的《節氣歌》流傳:「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曆法仍舊存在於民間,影響著各行各業。

  而養生之道,在歷代均廣受重視,漸漸先祖們發現「天人合一,順應四時」養生更是重要。 《黃帝內經》上說:「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清朝高士宗的《素問直解》:「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張志聰則在《素問集注》中提到:「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之。」由此可見。

  中國傳統醫學正是符合這種天人合一、陰陽協調的整體養生觀念,認為人們如若能隨著自然秩序而作,故能健康長壽,反道而行,則會傷身礙神。因此,當大都會文化出版社的編輯朋友,拿了這本根據二十四節氣訂定的養生經典請我推薦,我自是高興地接受了。本書是根據季節中一個個節氣撰寫,並引經據典,收錄先聖先賢的養生智慧,及歷朝歷代的養生精髓,復加上中西雙方醫學知識的融合,實妙不可言。首先提到的風俗單元,講述不同節氣中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風土民情,既讓人追本溯源又添趣味性;起居方面,中國傳統醫學兼併現代西方醫學,將各節氣的常發疾病述說分明,教人調養生息;運動方面,依各節氣的經絡走向安排運功鍊氣,修身健氣;飲食方面,遵從中醫原理列定藥膳食療,頤身養神;藥方方面,針對該節氣好發疾病開方建議,治病防疾;最後的房事單元,則將該節氣應當注意的房事節律和禁忌一一闡述,如若遵循則保精聚氣、抗衰延壽。

  本書內容豐富,集結養生精華,而順應節氣時令的安排,更是與養生健康之道相合,實為新世代的養生保健觀念,故推薦讀者朋友閱讀,相信定能讓各位於日常生活中有所獲得。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博士吳龍源醫師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人性照護套書】(二冊):《照護的本質》、《人性照護法入門》

照護的本質:人性照護法創始人對照護的思索及實踐

醫囑背後

中西醫治癌手記

血案 歷史中的血液學個案

  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認為人與自然秩序契合參同,自然界的興衰枯榮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養生健身需要「順應四時」,根據節氣變化安排,才能達到陰陽調合、頤身養神、祛病延年的效果。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本書特輯錄聖哲先賢的養生智慧,匯萃歷朝歷代的經典妙論,將現代醫學知識與傳統醫學理念結合,為人們在春季的六個節氣裡安排日常起居、運動鍛鍊、飲食藥膳與房事宜忌等資訊,還提供各個季節常見疾患的中醫療方及其他醫療保健資訊作為參考。融經典性、知識性與實用性於一爐,更有當節時令的傳統風俗以增添趣味性,務使讀者朋友們能輕鬆掌握四季裡的養生保健要訣,健康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審定者簡介

吳龍源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博士,目前擔任過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顧問、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中醫典籍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部審副教授,並兼任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

陳仁典 醫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業,現服務於中醫診所,擅長內科方面疾病。

推薦序∕前言

春季養生開篇

一、立春養生篇風俗 迎春,打春牛,吃春餅起居 春捂重雙足,散髮宜常梳運動 立春正月坐功飲食 春季宜補肝藥方 老人保健及感冒方房事 春性萌發,惜精有法

二、雨水養生篇風俗 元宵節,聽香,貼金牛起居 調情志,養肝臟,脾胃同補運動 雨水正月坐功飲食 飲食八知藥方 腮腺炎、痔瘡及月經不調方房事 房事要防風寒、要適度

三、驚蟄養生篇風俗 祭雷公、打小人起居 小心倒春寒,防春瘟運動 驚蟄二月坐功飲食 補氣益血防春瘟藥方 蕁麻疹、皮膚炎、肝炎、麻疹及水痘方房事 注重性衛生,杜絕傳染病

四、春分養生篇風俗 春社,花朝起居 遊園踏青防過敏運動 春分二月坐功飲食 保持營養均衡藥方 春瘟、外感風寒、小兒水痘方房事 春季受孕得子貴

五、清明養生篇風俗 祭祖掃墓起居 調養精神,疏肝清肺防感冒運動 清明三月坐功飲食 柔肝養肺,勿食寒性食品藥方 小兒感冒、急性病症方房事 勿子後行房,勿年少破陰陽

六、穀雨養生篇風俗 農事忙,禁蠍,禳瘟祛邪起居 調脾化濕,防神經痛運動 穀雨三月坐功飲食 補血益氣藥方 胃潰瘍、胃炎、神經痛及關節炎方房事 房事養生五字訣

附錄

推薦序

  我國的歷史發展淵遠流長,老祖宗們在千年前就發明了農曆曆法來制定時間,以配合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在曆法中設置二十四個節氣,將一年分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節氣,讓農民能根據節氣進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農事活動,以順應四時,五穀不絕。民間為此還有首簡單的《節氣歌》流傳:「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曆法仍舊存在於民間,影響著各行各業。

  而養生之道,在歷代均廣受重視,漸漸先祖們發現「天人合一,順應四時」養生更是重要。 《黃帝內經》上說:「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清朝高士宗的《素問直解》:「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張志聰則在《素問集注》中提到:「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之。」由此可見。

  中國傳統醫學正是符合這種天人合一、陰陽協調的整體養生觀念,認為人們如若能隨著自然秩序而作,故能健康長壽,反道而行,則會傷身礙神。因此,當大都會文化出版社的編輯朋友,拿了這本根據二十四節氣訂定的養生經典請我推薦,我自是高興地接受了。本書是根據季節中一個個節氣撰寫,並引經據典,收錄先聖先賢的養生智慧,及歷朝歷代的養生精髓,復加上中西雙方醫學知識的融合,實妙不可言。首先提到的風俗單元,講述不同節氣中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風土民情,既讓人追本溯源又添趣味性;起居方面,中國傳統醫學兼併現代西方醫學,將各節氣的常發疾病述說分明,教人調養生息;運動方面,依各節氣的經絡走向安排運功鍊氣,修身健氣;飲食方面,遵從中醫原理列定藥膳食療,頤身養神;藥方方面,針對該節氣好發疾病開方建議,治病防疾;最後的房事單元,則將該節氣應當注意的房事節律和禁忌一一闡述,如若遵循則保精聚氣、抗衰延壽。

  本書內容豐富,集結養生精華,而順應節氣時令的安排,更是與養生健康之道相合,實為新世代的養生保健觀念,故推薦讀者朋友閱讀,相信定能讓各位於日常生活中有所獲得。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博士吳龍源醫師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人性照護套書】(二冊):《照護的本質》、《人性照護法入門》

照護的本質:人性照護法創始人對照護的思索及實踐

醫囑背後

中西醫治癌手記

血案 歷史中的血液學個案

風水 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