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zhì聰明,見識: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謀。才智。機智。理智。明智(a.考慮問題周到、嚴密;b.有遠見)。足智多謀。利令智昏。愚
[①][zhì][《廣韻》知義切,去寘,知。 ]“知2”的今字。 (1)智慧;聰明。 (2)智士;有智慧的人。 (3)計謀;策略。 (4)知識。 (5)梵語“般若”(Praj)的意譯。 “智慧”的省稱。參見“智慧”。 (6)通“知”。知道。 (7)姓。春秋晉有智莊子。參閱《通志·氏族四》。
文章內容目錄
◎ 智
wisdom wit
【辰集上】【日字部】 智; 康熙筆劃:12; 頁碼:頁497第15〔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義切,音置。同?。或作智。 【說文】識詞也。從白從虧從知。 ○按經典相承作智。 【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 【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 ○按經典或通用知。 又姓。 【廣韻】晉有智伯。
指智慧、見識、聰明,如足智多謀。
智字取名好不好?智字為取名常用字,寓意好。注意起名不能只看字,要結合八字起名才吉祥。
去生辰八字起名>>
智字在人名庫中出現次數約:946173次,用於第一個字佔:75%,男孩名字佔61%,女孩名字佔:39%。
智字用著取名寓指冰雪聰明、有才、有獨到見解之義,寓意吉祥又有內涵。
1、智字五行屬性為火,根據五行火克金的原理,智字取名忌諱用五行屬金的字取名;2、智字取名忌諱與同韻母ì或同聲調去聲的字起名,這樣讀起拗口,沒有節奏感;3、智字取名忌諱與先祖長輩同字,如果先祖名字中帶有智字,晚輩忌諱用智字取名。
智zhì聰明,見識: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謀。才智。機智。理智。明智(a.考慮問題周到、嚴密;b.有遠見)。足智多謀。利令智昏。愚
[①][zhì][《廣韻》知義切,去寘,知。 ]“知2”的今字。 (1)智慧;聰明。 (2)智士;有智慧的人。 (3)計謀;策略。 (4)知識。 (5)梵語“般若”(Praj)的意譯。 “智慧”的省稱。參見“智慧”。 (6)通“知”。知道。 (7)姓。春秋晉有智莊子。參閱《通志·氏族四》。
◎ 智 wisdom wit
【辰集上】【日字部】 智; 康熙筆劃:12; 頁碼:頁497第15〔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義切,音置。同?。或作智。 【說文】識詞也。從白從虧從知。 ○按經典相承作智。 【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 【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 ○按經典或通用知。 又姓。 【廣韻】晉有智伯。
指智慧、見識、聰明,如足智多謀。智字取名好不好?智字為取名常用字,寓意好。注意起名不能只看字,要結合八字起名才吉祥。去生辰八字起名>> 智字在人名庫中出現次數約:946173次,用於第一個字佔:75%,男孩名字佔61%,女孩名字佔:39%。
智字用著取名寓指冰雪聰明、有才、有獨到見解之義,寓意吉祥又有內涵。
1、智字五行屬性為火,根據五行火克金的原理,智字取名忌諱用五行屬金的字取名;2、智字取名忌諱與同韻母ì或同聲調去聲的字起名,這樣讀起拗口,沒有節奏感;3、智字取名忌諱與先祖長輩同字,如果先祖名字中帶有智字,晚輩忌諱用智字取名。
智字的拼音:zhi智的繁體字:智(若無繁體,則顯示本字)
智字的起名筆劃數:12
智五行屬什麼:火智字的取名數理吉凶:吉
智是否為姓氏:是
說明:“智”字有幾筆幾畫,是根據康熙字典及五格姓名學而來,並不一定與新華字典的筆劃數相同。 “智”字五行屬什麼、“智”字的取名吉凶,則是根據周易萬物類象推斷,僅供起名參考。
附:帶智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智字的含義及解釋:
智 <形>
(會意兼形聲。從日,從知,知亦聲。“知”的後起字。本義:聰明,智力強) 同本義 [resourceful;wise]
然後智生於憂患。 ——《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 ——《韓非子·說難》
不可謂智。 ——《墨子·公輸》
智術淺短。 ——《三國志·諸葛亮傳》
少年智則國智。 ——清·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又如:智賽隋何,機強陸賈(二人均為漢、楚時代智囊人物。意為聰明經頂,靈活異常);智數(才智;見識)
智 <名>
智慧,智謀 [intelligence wisdom;resourcefulness]
智,燭也。 ——《法言·脩身》
智,性也。 ——《韓非子·顯學》
智者,心之府也。 ——《淮南子·俶真》
四時能變謂之智。 ——《管子》
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 ——賈誼《治安策》
又如:智著(智慧;知識);才智(智慧和才能);智刃(智慧之刃)
計謀;策略 [stratagem]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滅也。 ——《淮南子·覽冥》。注:“智故,巧詐也。”
又如:智計(計謀;智謀);智術(指君主通曉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智量(計策,計謀);智算(謀劃,計算);智慮(智謀;謀劃)
知識 [knowledge]
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