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

【二十四節氣對應五行】五行 |五行 |季節與二十四節氣 |

《三統曆》《皇極經世》《淮南子》等古書中均提到過「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的說法。自開天闢地以來,天、地、人三才成立,萬物乃成。古人認爲,天清而地濁,所以清者上浮爲天,濁者下降爲地,聖人立於天地之間,仰以觀天文,俯以察地理。

十二支之中,子上方有天無地,醜上方有地無人,直到寅才有人。所以子乃天之始,醜爲地之始,而寅爲人之始,人道重寅,所以寅月爲一年開始的月份,立春爲寅月首日及歲首元旦,這就是乾支曆法。

一年之中,季節分四季,分別以春夏秋冬代表。而春季木旺,所以木始於春;夏季火旺,所以火始於夏;秋季金旺,所以金始於秋;冬季水旺,所以水始於冬季。

春季有寅卯辰三個月份,其中寅卯在五行屬木,辰屬土。寅爲農曆正月,以甲爲本氣,藏丙火、戊土;卯爲農曆二月,只有乙木一個藏幹,因藏幹少,所以卯木之氣單純;辰爲農曆三月,以戊爲本氣,另藏乙癸,所以辰月雖然土重,但也是春季末月,木自旺。

春季三個月份中所含的二十四節氣分別爲:春雨驚春清穀天,即寅月有立春(節)、穀雨(氣),卯月有驚蟄(節)、春分(氣),辰月有清明(節)、穀雨(氣)。

夏季有巳午未三個月份,巳午五行爲火,未屬土。巳爲農曆四月,以丙火爲本氣,藏幹庚和戊,因巳極易被其它地支改變性質,比如巳申合化水、巳酉醜合化金等,所以巳也是最不穩定的火;午爲農曆五月,酷暑難耐,午也爲十二地支中火最旺一支;未爲農曆六月,暑氣徘徊,所以未中藏有丁火,未爲熱土。

夏季三個月份所對應的二十四節氣爲:夏滿芒夏暑相連,即巳月爲立夏(節)、小滿(氣),午月有芒種(節)、夏至(氣),未月有小暑(節)、大暑(氣)。

秋季有申酉戌三個月份,申酉五行屬金,戌屬土。申爲農曆七月,以庚金爲本氣,內藏壬戊,金爲水的發源,申中又自有庚金生壬水,所以申爲水之長生;酉爲農曆八月,藏幹辛;戌雖爲秋季末月,但秋高氣爽,戌月乾燥少雨,所以戌內仍有丁火之餘氣,爲火土之墓庫。

秋季三個月份對應二十四節氣:秋處露秋寒霜降,即申月爲立秋(節)、處暑(氣),酉月白露(節)、秋分(氣),戌月寒露(節)、霜降(氣)。

冬季有亥子丑三個月份,亥子五行屬水,醜屬土。亥爲農曆十月,以壬爲本氣,暗藏甲幹,亥內自有水生木,所以亥又爲甲之長生;子爲農曆十一月,藏幹癸水,十二地支中子午卯酉藏幹最少,所以最爲單純;醜爲冬季末月,天氣仍然寒冷,所以醜爲寒溼之土。

《三統曆》《皇極經世》《淮南子》等古書中均提到過「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的說法。自開天闢地以來,天、地、人三才成立,萬物乃成。古人認爲,天清而地濁,所以清者上浮爲天,濁者下降爲地,聖人立於天地之間,仰以觀天文,俯以察地理。

十二支之中,子上方有天無地,醜上方有地無人,直到寅才有人。所以子乃天之始,醜爲地之始,而寅爲人之始,人道重寅,所以寅月爲一年開始的月份,立春爲寅月首日及歲首元旦,這就是乾支曆法。

一年之中,季節分四季,分別以春夏秋冬代表。而春季木旺,所以木始於春;夏季火旺,所以火始於夏;秋季金旺,所以金始於秋;冬季水旺,所以水始於冬季。

春季有寅卯辰三個月份,其中寅卯在五行屬木,辰屬土。寅爲農曆正月,以甲爲本氣,藏丙火、戊土;卯爲農曆二月,只有乙木一個藏幹,因藏幹少,所以卯木之氣單純;辰爲農曆三月,以戊爲本氣,另藏乙癸,所以辰月雖然土重,但也是春季末月,木自旺。

春季三個月份中所含的二十四節氣分別爲:春雨驚春清穀天,即寅月有立春(節)、穀雨(氣),卯月有驚蟄(節)、春分(氣),辰月有清明(節)、穀雨(氣)。

夏季有巳午未三個月份,巳午五行爲火,未屬土。巳爲農曆四月,以丙火爲本氣,藏幹庚和戊,因巳極易被其它地支改變性質,比如巳申合化水、巳酉醜合化金等,所以巳也是最不穩定的火;午爲農曆五月,酷暑難耐,午也爲十二地支中火最旺一支;未爲農曆六月,暑氣徘徊,所以未中藏有丁火,未爲熱土。

夏季三個月份所對應的二十四節氣爲:夏滿芒夏暑相連,即巳月爲立夏(節)、小滿(氣),午月有芒種(節)、夏至(氣),未月有小暑(節)、大暑(氣)。

秋季有申酉戌三個月份,申酉五行屬金,戌屬土。申爲農曆七月,以庚金爲本氣,內藏壬戊,金爲水的發源,申中又自有庚金生壬水,所以申爲水之長生;酉爲農曆八月,藏幹辛;戌雖爲秋季末月,但秋高氣爽,戌月乾燥少雨,所以戌內仍有丁火之餘氣,爲火土之墓庫。

秋季三個月份對應二十四節氣:秋處露秋寒霜降,即申月爲立秋(節)、處暑(氣),酉月白露(節)、秋分(氣),戌月寒露(節)、霜降(氣)。

冬季有亥子丑三個月份,亥子五行屬水,醜屬土。亥爲農曆十月,以壬爲本氣,暗藏甲幹,亥內自有水生木,所以亥又爲甲之長生;子爲農曆十一月,藏幹癸水,十二地支中子午卯酉藏幹最少,所以最爲單純;醜爲冬季末月,天氣仍然寒冷,所以醜爲寒溼之土。

常人提到《易經》,通常會想到算命、占卜。占卜是《易經》裡的重要內容,自從有文明以來,每個文化里都出現過不同的占卜方法。 《易經》裡用蓍草占卜解卦,在西方有占星師通過星座預測端倪,在印度的佛陀時代同樣盛行占卜術。

在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想知道未來,要靠算命來預測。不管是奇門遁甲,還是八字命理學,易經的應用,除了八卦系統外,還需要結合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的組合來應用。我們讀《易經》,是看不出八卦與陰陽五行、干支、二十四節氣的關係,但是這又是支撐《易經》在數術應用的重要基礎體系,要想靈活運用,只學八卦是不行的。

下面講講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的基礎知識。雖然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太簡單了。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務必背熟,基礎打牢了,才能應用,這些簡單的知識都是以後應用所不可或缺的。

陰陽五行

說到五行,我們會脫口而出“陰陽五行”。古人說,“天降陽,地出陰,陰陽合而生五行”,由此可見,陰陽之氣產生五行。

五行,我小時候的記憶順序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重要的是要知道其“相生相剋”的原理,按照“金、木、水、火、土”這樣記憶順序,不利於記住五行之間的生剋順序。

以木為起手,按照“木、火、土、金、水”記憶,關於相生相剋,自然就推演出來。

相生是緊靠自己的鄰居,依次而生,形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循環;

相剋是跳了一個位置,指向間隔的位置上,形成“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剋循環。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關於乾支,可以從甲骨文裡找出來,可見乾支文化來源之早,相傳是黃帝時期所創。

古人用天干紀日,一旬為十天,正好十個天干,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古人用地支紀月,一年有十二個月,也用地支紀時辰,因此有十二個時辰。地支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組合,按次序組合一次循環,共有六十個組合,十與十二的最小公倍數也是六十。六十個乾支組合,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六十花甲”。年、月、日、時辰,都可以六十循環一次。

二十四節氣

我們中國古代,根據一年里地球圍繞太陽遠轉所在的位置,分成了24節氣。但是,在過去,人們只能在地球上看太陽,那肉眼看到的是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的移動。這個軌道,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道”。

西方人,把“黃道”分成12等份,一圈360°,那麼每等份就是30°,以星座命名,形成了西方的十二星座,也是西方占星術的依據。

中國古代與西方的分法不同,每15°為一個等份,用24等份去對應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軌跡,這就是中國的二十節氣。

要記住二十四節氣,需要把《二十節氣歌》背下來: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一句話,對應的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第二句話,對應的節氣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常人提到《易經》,通常會想到算命、占卜。占卜是《易經》裡的重要內容,自從有文明以來,每個文化里都出現過不同的占卜方法。 《易經》裡用蓍草占卜解卦,在西方有占星師通過星座預測端倪,在印度的佛陀時代同樣盛行占卜術。

在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想知道未來,要靠算命來預測。不管是奇門遁甲,還是八字命理學,易經的應用,除了八卦系統外,還需要結合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的組合來應用。我們讀《易經》,是看不出八卦與陰陽五行、干支、二十四節氣的關係,但是這又是支撐《易經》在數術應用的重要基礎體系,要想靈活運用,只學八卦是不行的。

下面講講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的基礎知識。雖然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太簡單了。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務必背熟,基礎打牢了,才能應用,這些簡單的知識都是以後應用所不可或缺的。

陰陽五行

說到五行,我們會脫口而出“陰陽五行”。古人說,“天降陽,地出陰,陰陽合而生五行”,由此可見,陰陽之氣產生五行。

五行,我小時候的記憶順序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重要的是要知道其“相生相剋”的原理,按照“金、木、水、火、土”這樣記憶順序,不利於記住五行之間的生剋順序。

以木為起手,按照“木、火、土、金、水”記憶,關於相生相剋,自然就推演出來。

相生是緊靠自己的鄰居,依次而生,形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循環;

相剋是跳了一個位置,指向間隔的位置上,形成“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剋循環。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關於乾支,可以從甲骨文裡找出來,可見乾支文化來源之早,相傳是黃帝時期所創。

古人用天干紀日,一旬為十天,正好十個天干,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古人用地支紀月,一年有十二個月,也用地支紀時辰,因此有十二個時辰。地支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組合,按次序組合一次循環,共有六十個組合,十與十二的最小公倍數也是六十。六十個乾支組合,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六十花甲”。年、月、日、時辰,都可以六十循環一次。

二十四節氣

我們中國古代,根據一年里地球圍繞太陽遠轉所在的位置,分成了24節氣。但是,在過去,人們只能在地球上看太陽,那肉眼看到的是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的移動。這個軌道,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道”。

西方人,把“黃道”分成12等份,一圈360°,那麼每等份就是30°,以星座命名,形成了西方的十二星座,也是西方占星術的依據。

中國古代與西方的分法不同,每15°為一個等份,用24等份去對應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軌跡,這就是中國的二十節氣。

要記住二十四節氣,需要把《二十節氣歌》背下來: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一句話,對應的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第二句話,對應的節氣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風水 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