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

【五行八卦】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 |五行八卦 |五行八卦 |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學說同今天的數學、物理、化學一樣,一直是中國古代漢族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八卦,是陰陽、五行的延續,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和兌。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而最能將八卦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梅花易數這學科。易經是漢族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也就是說,當時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紂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獄中,西伯昌潛心研究易學八卦,通過八卦相疊從而推演出現在《易經》中所記載的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內容

八卦是中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 —”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

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翻《易經》,乾卦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所謂“金”並不是黃金,“水”亦並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樣,千萬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種物質。

陰陽五行

欲明五行,先明陰陽。世人多視陰陽學說為古人樸素的辨證法思想,以萬事萬物都有相反正的矛盾的兩方面,分別可以歸納為陰和陽:如男為陽,女為陰;太陽為陽,而月亮又稱作太陰;還有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陽剛陰柔、陽動陰靜、陽明陰暗等等。以上歸類標準總是讓人覺得過於主觀,比如八卦中兌艮互錯,實是矛與盾的關係:兌金為陰卻主運動,艮土為陽卻主靜止;其實兌為銳矢為剛,艮為韌盾為柔,好比草船借箭,實是以柔化剛。因此,必須確立客觀的標準——任何理論,只有可用數學表述,才具有實質意義。

陰陽關係對立而統一,此消彼長,其數學最簡表述只能是Xy²守恆:一次方量為陽,二次方量為陰;

據別世富先生破譯:五行就是賦予X\y²具體的物理意義——可名之名:“假《易》柄燈悟道,幾度更新輪迴”;可道之道:陰陽五行循環相剋化合:

如庚乙合金:庚即乾天-自鏇,獨立而不改;乙為巽風振盪變易。庚乙合直譯就是ωr²=N守恆(面積定律:ω為瞬時角速度;r為瞬時位矢——卯木:波幅位矢)

如丙辛合水:丙為軌道能級,辛屬兌澤-公轉,周行而不殆,直譯就是Rv²守恆(和諧定律,R為軌道半徑,v為公轉速率——酉金:勻速直線運動)

而水與火同出而異名,分別對應光子的冷熱兩端——頻率和波長,“壬丁合木”直譯有νλ²≡h/m,將光子質量m= hν/c²代入νλ²=h/m 即得νλ≡c

顯然,Xy²守恆正是易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統一數學表達。陽為聚勢態,陰為散展態——此為陰陽的客觀標準:

陰為陽之展開,比如’巳午’:火土一家——為電磁一體、波粒二象:

巳火為軌道電子,可示為封閉的O,為駐波態電場,為光的集合——非黑即白;

午火為O展開為~,為展態電子——光子,為電子躍遷,為光的色散——如虹麗天;

巳土為封閉的磁球——雙極磁場,而午土為交變磁場,為駐波態磁場∞

陰陽理論實是屬於自然哲學:而五行實是統一物理,其本質是 能量循環變化最根本的五種物理態勢:

木,電壓;火,電流;土,磁場;金,周期;水,頻率

兩儀

物質空間本體

能量時間運用

強相互作用

電磁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引力作用

五行

能態

木tree

電能(電壓)

火fire

熱能(電流)

土earth

物質(磁場)

金metal

動能(周期)

水water

功率(頻率)

甲T

震雷

乙t

巽風

丙F

丁f

離火

戊E

艮山

己e

坤地

庚M

乾天

辛m

兌澤

壬W

坎水

癸w

電勢

電場

位勢

波長λ

雙極磁場

交變磁場駐波

角頻率ω

動能v

輻射頻率

共振頻率

狀態

質子

振幅

電子排布

光子

原子

分子

自鏇

公轉

中子

核內中子

質點

位矢量變

圓軌質變

躍遷

球體

化合

角速度

速度

波數

加速度g

自然體用

生命演化

質變分化

三生萬物

物競

天擇

目(光振動)

口齒

鼻(更新周期)

耳(頻率)

太陽

生命

陽光

種族

地球

DNA

人類

革命

月亮

歷史

引力核心

人民

文明

文化

民族家庭

社團

運轉軸心

公民

機率

規律

儒理演繹

聖佛理想

動物本能

宗教禮法

百家爭鳴

信託責任

中庸有容

理智從善

敏行變革

理論共識

五行至理

①甲寅為震源為正電,為電勢;丙巳為震波為負電,為電流。——丙實從於陽卦震,與甲同屬於電,為軌道電子波;丁火為陰,同離火,本意電離,側重於軌道躍遷——光波,為光能,為光的色散。

②辛酉為直線運動,丙巳為圓規,合而為圓周公轉——兌;圓周運動必含向心加速度度——子水,而其對應之能態癸水表示共振吸引,有功功率。故癸雖與坎同屬水,卻實附於陰卦兌澤(易:’兌為澤,為附決’——附決就是果實落地的意思;取象為澤——沼澤,陥落之意)

地支表示物質存在或運動的狀態,天干與地支的關係恰如動能與動量的關係。

木火土為物質空間本體:甲木,質點;丙火,圓軌;戊土,磁球

金水則為能量時間運用:庚金,鏇轉周期動能;壬水,輻射頻率功率

體是物質空間基礎,以坤土載物(震、坤、艮:坤是引力空間——醜土,是實物的載體;而先天八卦左震——容性物質(元素),右艮——感性物質(磁場),都是現實世界可感知的虛實物質,故指的都是空間。):木——核質;火——電流(丙火為軌道,丁火為軌跡);土,磁場、物質;

用是能量時間運作,以乾金為源(兌、乾、巽:乾是時間開端表能量。而先天八卦左兌——運動;右巽——振動,不過是自鏇能量的展開過程,都是表時間。):金——動能,水——功率(壬水為輻射功率,癸水為共振效率)

五行出於易理八卦而更加物理細化:其一、立天干表示能態,設地支別相應能態之動態——因為動能和動量必須加以區分。其二就是將‘震雷’細分為甲(電壓)、丙(電流);將圓周軌道運動‘兌澤’細分為直線運動辛金及向心加速運動癸水。其三就是明確了物質能量循環的五行原理。

乙卯表光振動能引起視覺,故中醫以目為木。水錶頻率引起聽覺,故中醫以耳為水。庚辛金為運轉、為辭舊“更新”周期,故主吐故納新,以鼻肺屬金。若呼吸停止則生命不再運動。舌含於口內,如電流之於磁場,故舌屬火絡於心主周流,口屬土通於胃主包容。顯然在乙理中天地人是全息統一的。中醫的理論基礎——五行本質上是源於統“易”物理的。

八卦學說

古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說‘太極’是陰陽未分,天地渾沌時期。‘兩儀’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圖中的陰陽魚,白色的為陽,黑色的為陰,古人將陰陽魚比作太陽、月亮、地球,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地球為陰,陰陽相互環抱,表示陰陽交合,古人以四象來象徵四方,象徵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實際上是陰陽相重,陰陽相合而成。八卦分為“天體運行八卦圖”和“人體運行八卦圖”。人體是一個具有複雜結構和複雜功能的系統,至今依然無法確定人體的內涵和界面。‘人體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體的八卦體象和八卦在人體診斷中的套用,這裡最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觀問題。人體不但普遍存在著太極陰陽全息,而且普遍存在著‘八卦’全息。人體是一個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滿著小‘八卦’全息,,無論眼、臍、耳、手、足、腹、舌、脈等都存在著‘八卦’全息,並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過‘八卦’體現了人體的相關性和整體性。人體又是一個大太極,而各部位又都存在著小太極,大腦及五臟都存在著太極兩儀,人體是一個大陰陽合物體,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陰陽合抱體。“人體運行八卦圖”反映了人與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人離不開宇宙所賦予的自然環境,而宇宙間的運動變化又折射在人體身上,宇宙與人體在各自運動過程中具有相互感應的效應,通過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醫易相通的原理。全圖共二十層內容,將天體運行的規律與人體七經八脈,經絡穴位及飲食健康的運行變化聯繫起來,形成天人合一的體系。此圖顯示了十二經絡的興奮時間及自然物象,對指導養身,疾病治療,康復鍛鍊,對時間醫學,易醫學,頂測醫學的研究具有實用價值。

八卦發現過程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有記載,是伏羲氏在白龜甲殼上發現了卦爻。這一點不奇怪,在龜蓋或其它甲殼動物有各種花紋圖案。某種生物都與星體有牽連的,天宇的效應都蘊藏在定向的圖線中,在浩瀚空間中所形成的宇宙圖像均是非物質的能量射線所形成的,它將信息反應在一定的物質上和生物上。現在地球某處發現的異文異字不一定是本星體的古人所為,是空間形線所為,所以白龜上的八卦就是宇宙空間形線圖所為而被伏羲發現,並進行研究,形成中國的易學。中國的某些易學研究者通過對八卦的研究後,知道易是蜴,蜴是富有變化的生物,所以將蜴引向易,即八卦的變化,以此來影射世界萬事萬物皆是變化的。宇宙空間和時間在不停地動變,八卦就是宇宙動變的縮影。宇宙雖然是無規則地動變,但所形成的萬事萬物是有規律動變。這種解釋讓人費解,但確實是這樣。從整個宇宙動變走向看是無規則而順其自然的,但空間和時間的動變是有規律的。比方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形成四季,即春夏秋冬,冬盡春生,春盡夏出,夏盡秋現。這樣給生物帶來生息規律,春種秋收不斷地循環。同時地球自轉也形成了晝夜規律。動變規律往往有規則、有程式、有儲存、有顯示地隱藏在形線之中,八卦就是特殊的形線之一。一陰一陽爻所組成的少陰、少陽、老陰、老陽,這些形線隱沒著萬事萬物的動變規律,其線段隱藏著信息動變。地球上的計算機就是利用八卦來儲存各種信息的,所以有人說八卦是宇宙光碟,是十分確切的。八卦是宇宙的,不是一人或幾人所有,也不是那個星體的。中國古代的文王姬昌演用了八卦,發現了爻變,但爻變的規律是不易被掌握的,所以有的人站卜就不準。隱藏事物不能在靜中求,要動中求靜,觀其動向才能掌握規律。所以在日常的事物中要觀察人的動靜,這是靜象也是動象。八卦的運算過程一定要多注意動,看它的爻變,觀察爻變的動靜。中國的易學家從古至今像流水一樣地承傳,都是以物象來說明人事的動變,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具備有索取空間非物象信息的本能,達到天人合一,這樣才能正確地運用八卦。

易來源於宇宙空間,應當看成宇宙性、生命性、物質性、非物質性、息能性、數性、理化性、超物性的綜合科學。如果你不從這幾方面去研究,你將走向偏軌。哲學必須帶有宇宙觀的,周易宇宙生命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宇宙生命動變。

從2^2—3^2是卦爻的一個動變,在兩爻組成時是4卦。當變為3爻時為8卦,但人類的應變是滿足不了宇宙的動變的。文王拋掉了2^4、2^5的卦爻成為6爻組成的64卦。他將64卦起了不同的名字,名字的含義就是卦意。如果文王在演變時拋掉了2^7、2^8進入到2^9時,卦數為512卦,這時的卦所顯示的動變更加接近事物,也就是說卦爻越多卦就越準。在有一個高智慧型生命的星體上也由八卦,但是立體八卦,它是在一個立體的空間中所演變成64卦,基本與文王卦相似。立體八卦是以面角棱組成的,它的數字應當是以自然數為基數,其指數是3 ,即是43組成的64卦,這便是立體64卦。這64卦才是真正的立體64卦。立體64卦的動變更為複雜,那個星體的立體卦是8卦的一種形式的演變,真正的立體卦的一個卦就是一個立體形式。這是很難演算的,卦辭

長期以來,有關八卦的起源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如此重大的發明創造對於我們來說,儘管有歷史長河的阻隔,我們仍希冀能夠從歷史傳說中的點滴線索來尋找那奧秘的源泉。其中有這樣一種說法是值得研究的。

歷史源起

“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範》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在《洪範》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認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裡,他是被認為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關的。

傳統認為《尚書·洪範》、《尚書·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為戰國前著作中“五行”出現的很少,就認定戰國前出現“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偽作。這種論證是不妥當的。聶文濤指出,《左傳》所說“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套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論的發端。“材”在春秋時期沒有“行”的含義。《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論已經具有很大影響。《左傳》同一時期的《孫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證明《孫子》是戰國後期的偽作是很困難的。疑古派曾推定《尚書》為漢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簡證明《尚書》確非漢代人偽作的。可以肯定,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因為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套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著物質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雖有點唯心之嫌,但也並非不無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會比盲目胡為要來的順暢。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傳》記錄“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陰陽,可在不同時候引申為天地、晝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在不同時候,可分別對應四方、四季、四象。青龍居東,春之氣,少陽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氣,太陽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氣,少陰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氣,太陰主之。四季養生也分別對應為:生、長、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兌、艮、震、離、坎。分別代表天地等諸意。

及至宋朝,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國語讀音:gèn;粵音:gan3,同“靳”)為少男;巽(國語讀音:xùn;粵音:seon3,同“信”)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

八卦的”卦”, 是一個會意字, 從圭從卜。 圭, 指土圭, 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 卜, 測度之意。 立八圭測日影, 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 這就形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 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 爻有陰陽兩類, 陽爻表示陽光, 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三才的天部, 包括整個天體運行和氣象變化, 這些星象之學, 古稱天文。 地部指觀測日影來計算年周期的方法, 用地之理了解生長化收藏的全過程。 人部指把天文, 地理和人事結合, 以便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產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橫叫初爻, 中一橫叫二爻, 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 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 艮為山, 兌為澤, 坎為水, 離為火, 總稱為經卦, 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 則構成六十四卦。

基本常識

1) 天干分陰陽

甲、丙、戊、庚、壬屬陽。乙、丁、己、辛、癸屬陰。

(2) 十二地支陰陽及生肖寅

子、寅、辰、午、申、戌、屬陽。醜、卯、巳、未、酉、亥屬陰

子屬鼠、醜屬牛、寅屬虎、卯屬兔、辰屬龍、巳屬蛇、午屬馬、未屬羊、申屬猴、酉屬雞、戌屬狗、亥屬豬。

(3) 天干五行及方位

甲、乙屬木,位東方。丙、丁屬火,位南方。

戊、己屬土,位中央。庚、辛屬金,位西方。

壬、癸屬水,位北方

(4) 地支五行、四時及方位

寅、卯(辰)屬木,司春位東方。

巳、午(未)屬火,司夏位南方。

申、酉(戌)屬金,司秋位西方。

亥、子(醜)屬水,司冬位北方。

辰、未、戌、醜屬土,司四季(分別為 春末夏初—–夏末秋初—-秋末冬初—冬末春初)位中央。

(5) 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6) 天干相衝

甲庚沖、乙辛沖、壬丙沖、癸丁沖、戊己位中央無方沖。

(7) 天干五行相剋

甲、乙木克戊、己土。 丙、丁火克庚、辛金。

戊、己土克壬、癸水。 庚、辛金克甲、乙木。

壬、癸水克丙、丁火。

(8) 地支三會

寅卯辰三會東方木。 已午未三會南方火。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學說同今天的數學、物理、化學一樣,一直是中國古代漢族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八卦,是陰陽、五行的延續,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和兌。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而最能將八卦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梅花易數這學科。易經是漢族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也就是說,當時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紂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獄中,西伯昌潛心研究易學八卦,通過八卦相疊從而推演出現在《易經》中所記載的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內容

八卦是中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 —”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

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翻《易經》,乾卦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所謂“金”並不是黃金,“水”亦並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樣,千萬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種物質。

陰陽五行

欲明五行,先明陰陽。世人多視陰陽學說為古人樸素的辨證法思想,以萬事萬物都有相反正的矛盾的兩方面,分別可以歸納為陰和陽:如男為陽,女為陰;太陽為陽,而月亮又稱作太陰;還有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陽剛陰柔、陽動陰靜、陽明陰暗等等。以上歸類標準總是讓人覺得過於主觀,比如八卦中兌艮互錯,實是矛與盾的關係:兌金為陰卻主運動,艮土為陽卻主靜止;其實兌為銳矢為剛,艮為韌盾為柔,好比草船借箭,實是以柔化剛。因此,必須確立客觀的標準——任何理論,只有可用數學表述,才具有實質意義。

陰陽關係對立而統一,此消彼長,其數學最簡表述只能是Xy²守恆:一次方量為陽,二次方量為陰;

據別世富先生破譯:五行就是賦予X\y²具體的物理意義——可名之名:“假《易》柄燈悟道,幾度更新輪迴”;可道之道:陰陽五行循環相剋化合:

如庚乙合金:庚即乾天-自鏇,獨立而不改;乙為巽風振盪變易。庚乙合直譯就是ωr²=N守恆(面積定律:ω為瞬時角速度;r為瞬時位矢——卯木:波幅位矢)

如丙辛合水:丙為軌道能級,辛屬兌澤-公轉,周行而不殆,直譯就是Rv²守恆(和諧定律,R為軌道半徑,v為公轉速率——酉金:勻速直線運動)

而水與火同出而異名,分別對應光子的冷熱兩端——頻率和波長,“壬丁合木”直譯有νλ²≡h/m,將光子質量m= hν/c²代入νλ²=h/m 即得νλ≡c

顯然,Xy²守恆正是易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統一數學表達。陽為聚勢態,陰為散展態——此為陰陽的客觀標準:

陰為陽之展開,比如’巳午’:火土一家——為電磁一體、波粒二象:

巳火為軌道電子,可示為封閉的O,為駐波態電場,為光的集合——非黑即白;

午火為O展開為~,為展態電子——光子,為電子躍遷,為光的色散——如虹麗天;

巳土為封閉的磁球——雙極磁場,而午土為交變磁場,為駐波態磁場∞

陰陽理論實是屬於自然哲學:而五行實是統一物理,其本質是 能量循環變化最根本的五種物理態勢:

木,電壓;火,電流;土,磁場;金,周期;水,頻率

兩儀

物質空間本體

能量時間運用

強相互作用

電磁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引力作用

五行

能態

木tree

電能(電壓)

火fire

熱能(電流)

土earth

物質(磁場)

金metal

動能(周期)

水water

功率(頻率)

甲T

震雷

乙t

巽風

丙F

丁f

離火

戊E

艮山

己e

坤地

庚M

乾天

辛m

兌澤

壬W

坎水

癸w

電勢

電場

位勢

波長λ

雙極磁場

交變磁場駐波

角頻率ω

動能v

輻射頻率

共振頻率

狀態

質子

振幅

電子排布

光子

原子

分子

自鏇

公轉

中子

核內中子

質點

位矢量變

圓軌質變

躍遷

球體

化合

角速度

速度

波數

加速度g

自然體用

生命演化

質變分化

三生萬物

物競

天擇

目(光振動)

口齒

鼻(更新周期)

耳(頻率)

太陽

生命

陽光

種族

地球

DNA

人類

革命

月亮

歷史

引力核心

人民

文明

文化

民族家庭

社團

運轉軸心

公民

機率

規律

儒理演繹

聖佛理想

動物本能

宗教禮法

百家爭鳴

信託責任

中庸有容

理智從善

敏行變革

理論共識

五行至理

①甲寅為震源為正電,為電勢;丙巳為震波為負電,為電流。——丙實從於陽卦震,與甲同屬於電,為軌道電子波;丁火為陰,同離火,本意電離,側重於軌道躍遷——光波,為光能,為光的色散。

②辛酉為直線運動,丙巳為圓規,合而為圓周公轉——兌;圓周運動必含向心加速度度——子水,而其對應之能態癸水表示共振吸引,有功功率。故癸雖與坎同屬水,卻實附於陰卦兌澤(易:’兌為澤,為附決’——附決就是果實落地的意思;取象為澤——沼澤,陥落之意)

地支表示物質存在或運動的狀態,天干與地支的關係恰如動能與動量的關係。

木火土為物質空間本體:甲木,質點;丙火,圓軌;戊土,磁球

金水則為能量時間運用:庚金,鏇轉周期動能;壬水,輻射頻率功率

體是物質空間基礎,以坤土載物(震、坤、艮:坤是引力空間——醜土,是實物的載體;而先天八卦左震——容性物質(元素),右艮——感性物質(磁場),都是現實世界可感知的虛實物質,故指的都是空間。):木——核質;火——電流(丙火為軌道,丁火為軌跡);土,磁場、物質;

用是能量時間運作,以乾金為源(兌、乾、巽:乾是時間開端表能量。而先天八卦左兌——運動;右巽——振動,不過是自鏇能量的展開過程,都是表時間。):金——動能,水——功率(壬水為輻射功率,癸水為共振效率)

五行出於易理八卦而更加物理細化:其一、立天干表示能態,設地支別相應能態之動態——因為動能和動量必須加以區分。其二就是將‘震雷’細分為甲(電壓)、丙(電流);將圓周軌道運動‘兌澤’細分為直線運動辛金及向心加速運動癸水。其三就是明確了物質能量循環的五行原理。

乙卯表光振動能引起視覺,故中醫以目為木。水錶頻率引起聽覺,故中醫以耳為水。庚辛金為運轉、為辭舊“更新”周期,故主吐故納新,以鼻肺屬金。若呼吸停止則生命不再運動。舌含於口內,如電流之於磁場,故舌屬火絡於心主周流,口屬土通於胃主包容。顯然在乙理中天地人是全息統一的。中醫的理論基礎——五行本質上是源於統“易”物理的。

八卦學說

古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說‘太極’是陰陽未分,天地渾沌時期。‘兩儀’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圖中的陰陽魚,白色的為陽,黑色的為陰,古人將陰陽魚比作太陽、月亮、地球,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地球為陰,陰陽相互環抱,表示陰陽交合,古人以四象來象徵四方,象徵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實際上是陰陽相重,陰陽相合而成。八卦分為“天體運行八卦圖”和“人體運行八卦圖”。人體是一個具有複雜結構和複雜功能的系統,至今依然無法確定人體的內涵和界面。‘人體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體的八卦體象和八卦在人體診斷中的套用,這裡最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觀問題。人體不但普遍存在著太極陰陽全息,而且普遍存在著‘八卦’全息。人體是一個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滿著小‘八卦’全息,,無論眼、臍、耳、手、足、腹、舌、脈等都存在著‘八卦’全息,並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過‘八卦’體現了人體的相關性和整體性。人體又是一個大太極,而各部位又都存在著小太極,大腦及五臟都存在著太極兩儀,人體是一個大陰陽合物體,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陰陽合抱體。“人體運行八卦圖”反映了人與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人離不開宇宙所賦予的自然環境,而宇宙間的運動變化又折射在人體身上,宇宙與人體在各自運動過程中具有相互感應的效應,通過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醫易相通的原理。全圖共二十層內容,將天體運行的規律與人體七經八脈,經絡穴位及飲食健康的運行變化聯繫起來,形成天人合一的體系。此圖顯示了十二經絡的興奮時間及自然物象,對指導養身,疾病治療,康復鍛鍊,對時間醫學,易醫學,頂測醫學的研究具有實用價值。

八卦發現過程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有記載,是伏羲氏在白龜甲殼上發現了卦爻。這一點不奇怪,在龜蓋或其它甲殼動物有各種花紋圖案。某種生物都與星體有牽連的,天宇的效應都蘊藏在定向的圖線中,在浩瀚空間中所形成的宇宙圖像均是非物質的能量射線所形成的,它將信息反應在一定的物質上和生物上。現在地球某處發現的異文異字不一定是本星體的古人所為,是空間形線所為,所以白龜上的八卦就是宇宙空間形線圖所為而被伏羲發現,並進行研究,形成中國的易學。中國的某些易學研究者通過對八卦的研究後,知道易是蜴,蜴是富有變化的生物,所以將蜴引向易,即八卦的變化,以此來影射世界萬事萬物皆是變化的。宇宙空間和時間在不停地動變,八卦就是宇宙動變的縮影。宇宙雖然是無規則地動變,但所形成的萬事萬物是有規律動變。這種解釋讓人費解,但確實是這樣。從整個宇宙動變走向看是無規則而順其自然的,但空間和時間的動變是有規律的。比方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形成四季,即春夏秋冬,冬盡春生,春盡夏出,夏盡秋現。這樣給生物帶來生息規律,春種秋收不斷地循環。同時地球自轉也形成了晝夜規律。動變規律往往有規則、有程式、有儲存、有顯示地隱藏在形線之中,八卦就是特殊的形線之一。一陰一陽爻所組成的少陰、少陽、老陰、老陽,這些形線隱沒著萬事萬物的動變規律,其線段隱藏著信息動變。地球上的計算機就是利用八卦來儲存各種信息的,所以有人說八卦是宇宙光碟,是十分確切的。八卦是宇宙的,不是一人或幾人所有,也不是那個星體的。中國古代的文王姬昌演用了八卦,發現了爻變,但爻變的規律是不易被掌握的,所以有的人站卜就不準。隱藏事物不能在靜中求,要動中求靜,觀其動向才能掌握規律。所以在日常的事物中要觀察人的動靜,這是靜象也是動象。八卦的運算過程一定要多注意動,看它的爻變,觀察爻變的動靜。中國的易學家從古至今像流水一樣地承傳,都是以物象來說明人事的動變,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具備有索取空間非物象信息的本能,達到天人合一,這樣才能正確地運用八卦。

易來源於宇宙空間,應當看成宇宙性、生命性、物質性、非物質性、息能性、數性、理化性、超物性的綜合科學。如果你不從這幾方面去研究,你將走向偏軌。哲學必須帶有宇宙觀的,周易宇宙生命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宇宙生命動變。

從2^2—3^2是卦爻的一個動變,在兩爻組成時是4卦。當變為3爻時為8卦,但人類的應變是滿足不了宇宙的動變的。文王拋掉了2^4、2^5的卦爻成為6爻組成的64卦。他將64卦起了不同的名字,名字的含義就是卦意。如果文王在演變時拋掉了2^7、2^8進入到2^9時,卦數為512卦,這時的卦所顯示的動變更加接近事物,也就是說卦爻越多卦就越準。在有一個高智慧型生命的星體上也由八卦,但是立體八卦,它是在一個立體的空間中所演變成64卦,基本與文王卦相似。立體八卦是以面角棱組成的,它的數字應當是以自然數為基數,其指數是3 ,即是43組成的64卦,這便是立體64卦。這64卦才是真正的立體64卦。立體64卦的動變更為複雜,那個星體的立體卦是8卦的一種形式的演變,真正的立體卦的一個卦就是一個立體形式。這是很難演算的,卦辭

長期以來,有關八卦的起源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如此重大的發明創造對於我們來說,儘管有歷史長河的阻隔,我們仍希冀能夠從歷史傳說中的點滴線索來尋找那奧秘的源泉。其中有這樣一種說法是值得研究的。

歷史源起

“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範》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在《洪範》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認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裡,他是被認為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關的。

傳統認為《尚書·洪範》、《尚書·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為戰國前著作中“五行”出現的很少,就認定戰國前出現“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偽作。這種論證是不妥當的。聶文濤指出,《左傳》所說“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套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論的發端。“材”在春秋時期沒有“行”的含義。《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論已經具有很大影響。《左傳》同一時期的《孫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證明《孫子》是戰國後期的偽作是很困難的。疑古派曾推定《尚書》為漢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簡證明《尚書》確非漢代人偽作的。可以肯定,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因為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套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著物質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雖有點唯心之嫌,但也並非不無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會比盲目胡為要來的順暢。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傳》記錄“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陰陽,可在不同時候引申為天地、晝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在不同時候,可分別對應四方、四季、四象。青龍居東,春之氣,少陽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氣,太陽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氣,少陰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氣,太陰主之。四季養生也分別對應為:生、長、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兌、艮、震、離、坎。分別代表天地等諸意。

及至宋朝,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國語讀音:gèn;粵音:gan3,同“靳”)為少男;巽(國語讀音:xùn;粵音:seon3,同“信”)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

八卦的”卦”, 是一個會意字, 從圭從卜。 圭, 指土圭, 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 卜, 測度之意。 立八圭測日影, 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 這就形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 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 爻有陰陽兩類, 陽爻表示陽光, 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三才的天部, 包括整個天體運行和氣象變化, 這些星象之學, 古稱天文。 地部指觀測日影來計算年周期的方法, 用地之理了解生長化收藏的全過程。 人部指把天文, 地理和人事結合, 以便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產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橫叫初爻, 中一橫叫二爻, 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 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 艮為山, 兌為澤, 坎為水, 離為火, 總稱為經卦, 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 則構成六十四卦。

基本常識

1) 天干分陰陽

甲、丙、戊、庚、壬屬陽。乙、丁、己、辛、癸屬陰。

(2) 十二地支陰陽及生肖寅

子、寅、辰、午、申、戌、屬陽。醜、卯、巳、未、酉、亥屬陰

子屬鼠、醜屬牛、寅屬虎、卯屬兔、辰屬龍、巳屬蛇、午屬馬、未屬羊、申屬猴、酉屬雞、戌屬狗、亥屬豬。

(3) 天干五行及方位

甲、乙屬木,位東方。丙、丁屬火,位南方。

戊、己屬土,位中央。庚、辛屬金,位西方。

壬、癸屬水,位北方

(4) 地支五行、四時及方位

寅、卯(辰)屬木,司春位東方。

巳、午(未)屬火,司夏位南方。

申、酉(戌)屬金,司秋位西方。

亥、子(醜)屬水,司冬位北方。

辰、未、戌、醜屬土,司四季(分別為 春末夏初—–夏末秋初—-秋末冬初—冬末春初)位中央。

(5) 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6) 天干相衝

甲庚沖、乙辛沖、壬丙沖、癸丁沖、戊己位中央無方沖。

(7) 天干五行相剋

甲、乙木克戊、己土。 丙、丁火克庚、辛金。

戊、己土克壬、癸水。 庚、辛金克甲、乙木。

壬、癸水克丙、丁火。

(8) 地支三會

寅卯辰三會東方木。 已午未三會南方火。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 “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一直是中國古代漢族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曆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

八卦,是陰陽、五行的延續,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和兌。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而最能將八卦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梅花易數這學科。

易經是漢族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也就是說,當時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紂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獄中,西伯昌潛心研究易學八卦,通過八卦相疊從而推演出現在《易經》中所記載的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1]

五行八卦

五行八卦

風水 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