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函經】揭開《金匱玉函經》的神秘面紗,解鎖千年養生智慧
命理

【玉函經】揭開《金匱玉函經》的神秘面紗,解鎖千年養生智慧

論脈證(十三首方方十一首)

[11. 補註] 此段論述陽證陰證,闡明治病法則:「陽病見陰脈,難治矣」。後世醫家多有發揮其義者。

[10. 補註] 太陽傷寒,發熱脈沉細,為難治。或以痙病而脈沉細,亦為難治。此二症皆屬陽病陰脈,故難治。

[9. 補註] 痙病是由風邪所致,風邪兼濕,則痙甚,身即熱而情惡寒。其脈沉細,系寒濕之本脈。若無濕,則脈沉細,當屬陽病陰脈,誠為難治。

玉函經 Play

[8. 補註] 太陽傷寒,發汗太多,則亡陽。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微不能養,則筋脈緊急而成痙。雖然,發汗復為痙者,難以緊急概言。發汗必用辛熱之劑,汗雖出,熱不為汗解,反得辛熱之劑以助之,熱愈甚而拘攣其筋脈亦有之。又如傷寒論中有雲: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自嘔者,不可發汗。發汗則成痙,身強難以屈伸。注云:傷寒當無汗惡寒,今頭痛發熱,微汗自嘔,則傷寒之邪傳而為熱,欲行於裏。若發汗則虛其表,熱歸經絡,熱甚風生,故身強直為痙。

[7. 補註] 筋者肝之合,脈者心之合。風內應於肝,外應於筋。熱內應於心,外應於脈。是故風病而成熱者,其邪氣即以應筋脈。若更下之,則虛其陰,復汗之,則虛其陽,陰虛則榮血微,筋無養而成痙。陽虛則衞氣衰,脈無養而拘急。

[6. 補註] 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

玉函經

[5. 補註]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痙病之發其汗者,誤也。誤則陽氣徒虛,而邪不復出,且反以動其濕而濕不去,兩相搏聚,蒂固根深,遂使衞氣更虛。較之未汗前之惡寒,為尤甚矣。

[4. 補註] 太陽陽證,宜發汗,然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此為風寒互為之,重感於邪,寒脈則緊,風脈則弦。是本脈也。脈經謂直上下行者,督脈也,見之則大人癲,小兒癇,二者盡為背反張,由督脈與太陽合,行於脊裏相引而急,故顯出督脈之象。今痙病之背反張,雖未至於癲癇之背反張者,是亦相干於督脈,而見其上下行之象矣。

[3. 補註] 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者,此為風寒互為之,重感於邪,寒脈則緊,風脈則弦。是本脈也。脈經謂直上下行者,督脈也,見之則大人癲,小兒癇,二者盡為背反張,由督脈與太陽合,行於脊裏相引而急,故顯出督脈之象。今痙病之背反張,雖未至於癲癇之背反張者,是亦相干於督脈,而見其上下行之象矣。

[2. 補註] 太陽陽證,宜發汗,然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此為風寒互為之,重感於邪,寒脈則緊,風脈則弦。是本脈也。脈經謂直上下行者,督脈也,見之則大人癲,小兒癇,二者盡為背反張,由督脈與太陽合,行於脊裏相引而急,故顯出督脈之象。今痙病之背反張,雖未至於癲癇之背反張者,是亦相干於督脈,而見其上下行之象矣。

[1. 補註] 或雲:痙病是由風邪所致,風邪兼濕,則痙甚,身即熱而情惡寒。其脈沉細,系寒濕之本脈。若無濕,則脈沉細,當屬陽病陰脈,誠為難治。

玉函經:道教修行寶典與歷史源流

《玉函經》作為道教修行史上影響深遠之寶典,其歷史流傳甚廣,本文探討其起源、內容與修行方法,並整理相關史料與版本異同等資料,俾供瞭解與探究參考。

起源與歷史淵源

朝代 起源説法
東漢 相傳由天師張道陵所著,為正一道源頭經典。
南北朝 有傳乃後魏寇謙之偽託張陵名所撰或北周魏叔瑜所託,故與《太平經》頗多相彷。

儘管起源眾説紛紜,但其在南北朝時期已廣為流傳,是當時主要的道教典籍之一。

重要版本

名稱 朝代 特色
《雲笈七籤本》 為目前《玉函經》傳本中較為流行者
《永樂南藏本》 收錄於南藏,與《雲笈七籤本》差別不大
《正統道藏本》 與前述版本頗多異同,可能為較完整的版本

各版本差異較大,導致研究不易進行。一般認為現行傳本多受後世編集影響,非原貌完整之書。

主要內容

《玉函經》內容博雜,涵蓋養生、祈福、懺悔、天文曆法、煉丹法術等各層面,體現道教追求人天兩全、得道成仙的理念。其主要構成如下:

上篇

  • 養生術與齋戒法
  • 求福、禳災法,與疾病治療方法論。

中篇

  • 地理風水術及其與煉丹術、煉氣術的關係探討。
  • 各式符呪用法等法術應用

下篇

  • 天地陰陽變化、四季循環規律及其對人體影響。
  • 人體運行生理規律:如五行生剋制化之道與內景丹法、內修導引法

法術分類與修煉實踐

| 分類 | 具體內容 | 主要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符 咒法 五雷法、玉皇法等 降服、祈福等 《上篇、中篇》 : 《上篇、中篇》 : :

| 丹 藥 法 | 長生不老藥(金液、金丹、大還丹 ) | 養生、長壽 |: 《上篇、中篇, 》 😐 : 😐 :—- 😕

| 導引術 |內視、守一與存想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它類 | 《中篇、下篇》:地理風水學 | 地理探求法 |: 😐 | 《下篇》:天文知識 | |:
|
* | 《下篇》:天文知識 | ||:—————:| 😐 :||

《玉函經》修行實踐講究天人感應和陰陽調和,修煉者循法典教導,可達到肉身不滅、心靈契合天地之境界。其具體方法因人而異,但修心煉丹(內外丹並修)、符咒念誦與存思導引法等,往往被視為重要途徑。

延伸閲讀…

金匱玉函經二注- 維基文庫 – Wikisource

玉函經_百度百科

總結

《玉函經》作為道教重要典籍之一,其淵源久遠、內容浩瀚,是探究道教信仰與實踐的重要文獻。縱使受時空侷限影響無法精準還原原始面貌,各傳本仍呈現出道教文化之博大精深,為後世學者研究古代養生術、陰陽五行思維及神仙信仰等層面之珍貴資料。

風水 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