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標識][2. 自然之物]
桓
-
建築標識:
桓柱,屹立於古代亭閣旁,標示其方位。上覆屋頂,頂端貫穿巨板,名曰桓表。 -
自然植物:
桓木,其葉似柳,皮呈黃白色。 -
停留觀望:
盤桓,徘徊流連,或觀望猶豫。
部首編排:
木部,康熙字典部首之一,四劃部首中第十五位。其字形可上、下、左、中為部字,若為下部,則以朩為部。
其他釋義:
櫱:niè,伐木後殘留樹頭。
礱:dūn,切菜、斫木時使用的木墊。
桓柱特徵:
| 特徵 | 描述 |
| ———————– | ——————————————————————————————————– |
| 柱高 | 約丈餘 (約 3.3 公尺) |
| 柱頂貫穿巨板 | 巨板向四方伸展,標示亭閣位置 |
| 作用 | 作為亭閣標誌,指引方向 |
| 結構 | 桓柱四周築土,上覆屋頂 |
| 歷史淵源 | 起源於漢代,至今仍見於部分古建築 |
| 文化意義 | 象徵著亭閣作為休憩、交流的場所 |
文章內容目錄
木漢字探源與演變
木字在甲骨文中最初為象形字,描繪了一株樹木的形象,其形狀類似於兩根相交的樹枝。在金文中,木字的造型逐漸演化,簡化為一條主幹和兩個分叉的樹枝。
時代 | 字形 | 演變特徵 | 注釋 |
---|---|---|---|
甲骨文 | 𣘸 | 象形字,描繪兩根相交的樹枝 | |
金文 | 𣲷 | 簡化為一條主幹和兩個分叉的樹枝 | |
小篆 | 木 | 主幹彎曲,枝條向外伸展 | |
楷書 | 木 | 筆畫方正,結構簡潔 |
木字的本義為「樹木」,指生長在地上的喬木、灌木或藤蔓植物。在《説文解字》中,許慎解釋「木,東方之行也」,意指木字與東方五行中的「木」相應。
除了本義外,木字還具有以下引申義:
- 材料:由樹木製成的材料,例如木板、木柴等。
- 器物:用木頭製成的器具或傢俱,例如木碗、木盆等。
- 植物:與樹木或植物相關的概念,例如林木、草木等。
- 性情:比喻人的性格或態度,例如木訥、呆板等。
在漢字的構字中,木字常作為偏旁或部首,表示與樹木或植物相關的意義。例如,「林」字由三個木字組成,表示茂密的樹林;「柴」字由木字和「火」字組成,表示用木頭燒火。
木字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樹木為重要的生產資源,提供了木材、藥材和食物等。在儒家思想中,木與「禮」和「仁」相聯繫,被認為是具有道德屬性的植物。
此外,木字在許多成語和寓言故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朽木不可雕」比喻人不可教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中,木字借指馬匹的「木」架。
總之,木字作為一個漢字,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其字形和意義不斷豐富,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實用價值,在漢字構字和中華文明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延伸閲讀…
漢字「木」:字形演變
木- 維基詞典